有用的涨知识网有用的涨知识网

有用的涨知识网
一起学习分享有用的涨知识网

指导老师故事情节当自己真的你不能

谨以此文,赠送给终点并不高,但仍然在不懈努力的你。

Hi!我叫哈登。

我在西北日常生活了18年,广州11年,下一站是芝加哥。

1987年,我出生在长白山脚下的一间泥瓦房里,此后一住便是18年。在大部分的美国商学院申请系统上找不到我父母education background的合适选项,因为他们都没有读完小学。在我填给每一所学校的申请表格里,我父亲的职业是Gate keeper。其实他白天下田种地,但每天夜里都骑大概三十分钟的单车去县城里一家小工厂当门卫。在我13岁之前,我没有去过父亲工作过的地方,那年春天我因为去县城看病晚上赶不回村里,在父亲的办公室——那个刚好能躺下两个人的保安亭里盖着父亲的军大衣睡了一夜。那一夜电热炉上电炉丝红彤彤的样子和外面漆黑的夜我到现在都清晰记得。

故乡

广州

2015年,我28岁,在同事眼里正值上升期的我萌生了申请商学院的念头。无论在我的母校或是过往三家雇主里都没有遇到过北美商学院的物种,为此我在申请过程中着实碰了不少壁,投入了很大精力。6月份考完托福满心期待地把resume发给国内不同中介,得到的定位却都是30-40名。写邮件去问咨询师能不能通一次电话,心里琢磨着为什么定位这么低?对方并没有告诉我电话号码,而只是礼貌性地回复了一句:我能先问一下你想电话咨询什么问题吗?我心里很清楚,如果这个人对我没有信心,他不可能成为我的指导老师。可resume要做成什么样子?该找谁来当我的recommender?essay到底怎么写?当时的我真是一头雾水。索性淘宝买了一本北美商学院申请文书,翻了几页全无灵感,第二天就被我家狗给撕坏了。

第一次正式下笔之前,我把很多自己过去的故事情节讲给一个后来去了Wharton的女生听(剧透一下,这位Wharton女神也是SeeU記的主创人员之一),这一次思考的过程就好像自己又重新活了一次。第一篇essay诞生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铁上,写到一半真是literally噼里啪啦地掉眼泪,为了不吓死车上的旅客合上笔记本,回到酒店继续写,当晚就把第一篇essay写完发给了Wharton美女。 第二天她在微信里说:不用改了,我真的写得很好了,很感动。 虽然那一版essay最终还是没有用,但那天是我整个申请季里最开心的日子,屡遭质疑后的第一次肯定让我总算松了口气。

第一次把recommendation letter的link发到前上司的邮箱,五分钟之后就收到了对方submit的邮件,我慌张地打电话过去,由于缺乏沟通,见过大世面的前上司以为推荐信只是形式上的东西随便写写就提交了。无奈之后再写信去跪舔学校谎称推荐人误以为今天是deadline就匆忙提交了,请求重新提交一遍。

数月申请季,为了上海、广州、香港的info session跑断了腿,求这个求那个帮我看简历看文书,不知不觉成了恬不知耻的网红。总会遇到那种对方答应给你看,但你邮件发过去几天,催了两次最终不了了之的情况(Trust me, 那些申请季里忽略你的人都会在得知你拿到offer之后come right back to you)。 细想想resume改过的次数比我的年龄还大,无数次地跟申请战友们研究学校、研究CG、研究面试,往年的元旦要出去和朋友倒数,今年的元旦就是一边开着essay一边在申请群里倒数。当然和我并肩作战的大部分也是SeeU記的主创人员,个个残忍地拒绝了若干奖学金。

在职申请确实不轻松,但这是每个申请人的必经之路,那时我对自己下了规定,白天的时间属于公司,每天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只能属于未来的我。那些最畅快的夜晚常常在家附近的一家叫苏菲尔的咖啡厅里度过。以至于苏菲尔的服务员看到我天天来,免费送我了一张VIP卡,那些日子,我常常和咖啡店的员工们一起下班。

2016年1月28日,我29岁,芝加哥飞回香港的航班落地后手机mailbox里面跳出一封Stern的邮件,我很平静地打开邮件,之后是飘着Stern紫罗兰色电子礼花的offer letter,这也是我收到的通往北美商学院的第四张门票。

NYC

我相信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可能和我一样,背景有着或多或少的缺陷,也或多或少承受着周遭的质疑。

也许你和我一样教育背景偏弱,

也许你和我一样工作环境里没有S16的校友能供你参考定位,

也许你和我一样临到申请这一年才知道什么是GMAT,

也许你和我一样被中介一次次给出了你不甘心的定位,

也许你和我一样,就是要倔强地证明自己。

相信我,即将开始的申请季将比你预想的更长,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也许你会有偶尔的失落,也许会有时候没人相信你,但你要相信你自己,你要相信你过往的每一分每一秒不懈努力都不会白费。我始终坚信,若能认真地对待日常生活,你想要的,日常生活迟早都会给你。

我和我六岁的雪纳瑞Lulu住在广州靠近罗湖海关的一套单身公寓里,客厅门上有一块几年前从杂志上剪下来、已经褪色了的纸片,我每天出门都能看到上面的字: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out there who will tell you that you can’t. What you’ve got to do is turn around and say ‘watch me’.

关于作者

NYU Stern MBA Candidate, SeeU記S16申请平台主创人员之一,非211、非985本科,纯大陆背景,金融行业,就职于从未出现过北美MBA的国企。

关于SeeU記

SeeU記 公众号ID:seeuin

关注SeeU記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SeeU 記申请咨询服务最新动态;此外还有更多新鲜、有营养的S16学生原创文章与你分享。

SeeU記 -- See you in the States!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有用的涨知识网 » 指导老师故事情节当自己真的你不能
分享到: 更多 (0)

有用的涨知识网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