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涨知识网有用的涨知识网

有用的涨知识网
一起学习分享有用的涨知识网

十元究竟等同于啥克?

早在2200多年前,汉武帝在我国第二次标准化了公制。

1959年,新我国施行了有关法律条文和明确规定,同时实现了计算方法管理制度和法案的标准化。

但,大师兄给您报个料:到那时,教育界都没标准化公制。

哎,说出来有点儿胡说八道,只不过就想引发我们的高度关注。甚么原意呢?

停用
观赏更多
更多
已经开始读取
已经开始读取
退出全屏

视频读取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就是教育界的剂量之争。这个剂量之争,教育界各说各的理,到那时也没标准化。

具体说,就是《伤寒论》中的方子,都是某某药啥啥两,这个两是东汉的两,那那时究竟合啥克呢?

一种说法是十元合3克,另一种说法是十元合15克。我们守正学堂认为应该是15克。

理由有三。

一是考古,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件文物叫:东汉大司农铜权。

1981年出土,铸于东汉光和二年,也就是公元179年。

此时《伤寒论》的作者仲景先生大约是29-33岁之间,铜权上面的铭文是合12斤,我们的科学家用仪器精确测量是2996克。

我们拿出计算器,跟我一起算一下,古时候一斤是十六两。

2996克除以12斤,再除以16两,得数是15.6041666,这就是东汉十元的准确重量,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就用十元15克。

二是推理,日本经方家江部洋一郎,在他的著作《经方医学》第一卷第9页。

以桂枝汤、小柴胡汤、茵陈蒿汤、桃核承气汤、麻黄汤为例,进行了详细的推理。

因为这些方子里不光写着某某药啥两,还分别写着大枣12枚、栀子14枚、桃仁50个、杏仁70个。

这些药材那时都很常见,是可以精确测量重量的。假如十元是3克的话,一副桂枝汤里,总共5味药,光大枣的重量就占了一多半,明显不合理。

简短解说,推理结论是汉十元合15克是合理的、是正确的,与考古结论是一致的。

实际上,我们观察过其他中医的药方,只要是按照十元3克开的方子,桂枝汤里的大枣都只用到两三枚。

证明他们也认为大枣的重量太多、不搭配,又不敢用到十元15克,只能减少大枣的数量了。

三是实际应用,我们守正学堂的中医们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也证明了。

剂量小了,开的方子确实没甚么效果,就像是用小锤子敲钉子,敲上几百次也不会有甚么用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有用的涨知识网 » 十元究竟等同于啥克?
分享到: 更多 (0)

有用的涨知识网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