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涨知识网有用的涨知识网

有用的涨知识网
一起学习分享有用的涨知识网

《让量感在“长度单位”知觉中大自然繁殖》——《公厘和皮夏涅的重新认识》(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与思索

译者如是说

周春萍,宋煜阳微积分梦工厂核心成员,宋煜阳青年教师互联网梦工厂学科专业领头人,嘉兴市余姚区居敬中学校长,余姚区青年教师,事例学术论文在《中学小学老师》《课堂教学创刊号》等报刊上刊登20多篇。

汪杰,高级教师,现任余姚区锦溪中学校长。自工作以来,曾荣获浙江省校本研修先进个人,嘉兴市骨干教师,余姚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从事二十多年课堂教学研究期间,曾获嘉兴市中学微积分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所参与课题研究获浙江省一等奖,省级以上杂志刊登文章近二十篇,执教各级公开课100多节。

课堂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公厘、皮夏涅的长度观念。借助满十进一感知1厘米=10公厘,1皮夏涅=10厘米,1米=10皮夏涅,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初步掌握运用参照物进行估计与推算物体长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提高参与实际测量物体的积极性。

课中探索

一、情境引新,激发探究欲望

1.复习旧知。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让学生用手来比划一下。

2.引出公厘。课件出示橡皮的长、宽、高,水笔笔芯、降水量,汽车的长宽高图片,让学生找长度单位,引出公厘(mm)。

3.组织学生讨论。这里都用到了公厘做单位,你有什么想说的?结合学生发言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公厘作单位。

4. 提问引新。提问:关于公厘?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回答:1公厘到底有多长?1厘米里面有几个1公厘?我知道1厘米等于10公厘……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厘米=10公厘?然后揭题。

【设计意图:复习米和厘米的知识,为新知的引出作铺垫。出示公厘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公厘的应用范围,体会公厘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新知探究,感悟长度表象

(一)学习公厘

1.重新认识1公厘

验证1厘米=10公厘。教师指着板书提问:1厘米=10公厘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引导每个学生在尺子的1厘米处找找是否有10个小格,数一数验证并小结。

(1)画1公厘

借助尺子画1公厘, 提问:除了这个1公厘,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出其它1公厘吗?找出并自由画一个1公厘,反馈后小结。

(2)找1公厘

在学具袋里找出一个厚度约是1公厘的物品。学具袋提供1枚1分硬币、1颗直径是1cm厚1mm的钮扣,1枚1元硬币,5张厚度正好1mm的学生电话卡,一张长1 dm宽1cm的硬纸条等物品。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测量方法——反馈:厚度是1公厘的物体有哪些?小结:钮扣、1分硬币、电话卡厚度大约1公厘。

(3)比划、闭眼想象1公厘的厚度

教师边解说边示范:同学们这张电话卡的厚度正好是1公厘,我们先摸一摸1公厘的厚度,接着轻轻地抽出电话卡,看一看两个手指之间留下的1公厘的空当,然后闭眼想象1公厘的厚度,再睁开眼睛用手指比划1公厘,最后用电话卡验证准确性。

(4)感受几张纸的厚度是1公厘

学生先动手估量,再用尺子验证,最后数纸张得出结论,大约6、7张纸为1公厘。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学具,让他们充分地观察和动手课堂教学,通过画、找、量、想象、手势比划等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层层深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建立1公厘的表象,同时借助建立的1公厘表象来估测,让学生体验几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是1公厘,为提升量感做好积淀。】

2.重新认识几公厘

这个环节先指导学生找、画3公厘,然后找7公厘(指导5公厘处稍长刻度的应用,一学生指出每个1厘米的中间有一竖比较长,那个地方是5公厘,让每个学生找一找,指一指),最后在原先3公厘处接着画7公厘得到10公厘,并用尺进行检测(提醒测量方法),验证10公厘=1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在尺子上找、画3公厘、7公厘(里面蕴含特殊的5公厘),合起来就是10公厘,再次验证1厘米=10公厘,同时用尺进行检测,孕伏测量方法的课堂教学。】

3.感受从1~100公厘的累加过程

播放视频,演示学具中电话卡从一张一张累加到10张,再从10张10张累加到100张的过程。

(1)播放从1个1公厘累加到10个1公厘。

播放:我们知道了1厘米是由10个1公厘累加而成,这张电话卡厚度刚好是1公厘,1个1公厘,2个1公厘……10个1公厘。画面定格:10张卡,10公厘=1厘米

观看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叠学具袋中的5张电话卡,等每位同学都叠好了5个1公厘,要求同桌两人把2个5公厘叠在一起,就是10个1公厘,等于1厘米。让学生摸一摸,感受真实的10公厘。

(2)继续播放,10个10叠加至100公厘。

继续看视频感悟1皮夏涅。要求学生用眼观看视频,用脑思索,用嘴巴回答问题,跟着视频中电话卡的叠加,大拇指与食指慢慢张开表示厚度的增加。

视频:现在10个10个累加,这是1个10公厘,2个10公厘,出示2厘米=(   )公厘,学生口答,接着出示这是3个10公厘,4个10公厘,5个10公厘,6个10公厘,出示60公厘=(  )厘米,学生口答,7个10公厘,8个10公厘,9个10公厘,90公厘=(  )厘米,学生再次口答,接着放视频10个10公厘,画面定格:100公厘=(  )厘米=?

得出结论:100公厘=10厘米,教师出示100张叠加的卡检测学生大拇指与食指张开的宽度。

【设计意图:从一个一个到十个十个地累加,与计数单位的满十进一相对接,将公厘、厘米、皮夏涅之间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进行充分地展示。同时为了弥补视频厚度失真,让学生进行实际叠加与比划,积累活动经验。】

(二)学习皮夏涅

1.重新认识皮夏涅

利用小视频得到100公厘=10厘米=1皮夏涅的结论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1皮夏涅=10厘米,你还想知道其他关于皮夏涅的知识吗?我们刚才又是怎么学习公厘的?

回顾画、找、比划、想象等学习方法,讨论:你能照着刚才的样子自己学习1皮夏涅吗?引导学生形成自学路径:首先我们要找到1皮夏涅,然后画1皮夏涅,再在学具里找1皮夏涅,比划想象1皮夏涅,最后找一找1皮夏涅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自主体验学习,小组内交流。

2.估计几皮夏涅

教师依次出示2皮夏涅、3皮夏涅、5皮夏涅的纸条让学生估计,说理由,说清以什么为标准进行估计,教师随机小结估计方法。

最后把三张纸条连在一起,提问:现在有多长了?(从学生的回答中抓住有用资源,引出1米=10皮夏涅)用米尺验证(板书:1米=10皮夏涅)

【设计意图:由小视频的播放从100公厘=10厘米=?引出皮夏涅的课堂教学,大自然、简洁。当学生建立1皮夏涅的表象后,通过估计几皮夏涅,使学生掌握用已经知道的长度为参照物来估计,并顺势引出1米=10皮夏涅。】

(三)完善长度单位的知识结构图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新重新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到现在为止,已经重新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

再次用手比划,给四个长度单位排好队(板书)。

读读进率,发现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跟计数单位的满十进一相同。在换算单位时,我们还有个小妙招。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长度单位进率表。

课件先呈现一张空白表,然后在空表中依次出现公厘,厘米,皮夏涅,米。紧接着在米那列表格中出示1,在表格下面出示1米,在皮夏涅那列表格中出示0,在表格下面呈现1米=10皮夏涅,在厘米那列出示0,表格下面出现1米=10皮夏涅=100厘米,在公厘那列出示0,得到1米=10皮夏涅=100厘米=1000公厘。最后再延着这个路径得到1皮夏涅=10厘米=100公厘与1厘米=10公厘最终形成下图。

【设计意图:采用数位顺序表的方式展现已学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帮助学生建立起长度单位间的结构性联系。】

三、巩固练习,积累活动经验

1.选一选 :

(1)量得不准确的是(    ),那么正确的应该是(   )

(2)

逐一出示,学生手势表示答案,说理由。

2.写一写

周老师的身高是1(  )6(   ),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周老师的身高吗?

(1)学生独立填写。

(2)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出示长度单位进率表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直观感知1米6皮夏涅=16皮夏涅=160厘米=1600公厘。

3.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并说理由。

【设计意图: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全面覆盖,在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的同时,也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提升量感。】

课后评析

量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估测能力,发展微积分思维,增进应用意识。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量感培养路径清晰、具体、易操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视深度体验,稳固具身经验

计量单位的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其形式可以分为基于工具与身体体验两种。本课的设计中,先借助工具来准确刻画1公厘,接着找生活中的1公厘,再让学生身体(两手间空当)表示1公厘,并组织工具验证。如此工具与身体定量刻画交织发生,丰厚的经历促使学生对单位量的感知经验由模糊到精准。

二、重视关系理解,形成结构互联网

引入公厘时,借助亲身的数,感知1厘米中有10公厘。重新认识公厘后,安排视频演示1公厘、10公厘叠加,理解满十进一的关系。课末借助数位表,把已学长度单位进行有序排列,其大小与进率一一呈现,大大降低记忆难度。当学习完千米单位后,如果把十米、百米、千米也列入表中,便可感悟量的大小与进率由其所在位置决定,最终实现量与数结构一致性理解。

三、重视估测活动,发展高阶思维

量感的高阶水平体现在不借助工具的前提下对数量能较准确感知、合理推算。如练习环节选填长度一题,如果学生能主动用工具或参照物去验证,说明其具有理性精神;如果学生能用具身经验去估测,并清晰的表达理由,说明其思维灵活。如求200个纽扣叠加后高度与长度一题,学生需要先知道量叠加后的结果,再进行单位间进率换算,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灵活运用已有知识,是否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

本文刊登于《中学课堂教学设计》2022年第8期

审核:汪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有用的涨知识网 » 《让量感在“长度单位”知觉中大自然繁殖》——《公厘和皮夏涅的重新认识》(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与思索
分享到: 更多 (0)

有用的涨知识网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