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涨知识网有用的涨知识网

有用的涨知识网
一起学习分享有用的涨知识网

许晖:这个词,竟然是这个意思2

◆ 白衣卿相 【白衣卿相原来是推重进士的称号】

>> 俊乂(yì)即贤才。

>>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布袋 【布袋原来是上门女婿的谑称】

>> ,畀(bì)是给的意思

◆ 惨绿少年 【惨绿少年为何形容风度翩翩的男子】

>> 以黪衣蒙之,谓之‘凉衫’。黪衣即浅黑色的衣服。黪引申而指浅色,所谓惨绿即黪绿,即浅绿色

◆ 鹑衣百结 【鹑衣百结为何比喻衣衫破烂】

>> 明代戏曲作家王錂改编的《寻亲记》一剧中写道:古云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原宪鹑衣百结,颜子箪瓢陋巷。

◆ 胆小如鼠 【胆小如鼠的鼠原来指鼷鼠】

>> 三国志·魏志·杜袭传》中有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之句,莛(tíng)是草茎,以莛撞钟,钟如何能响?

◆ 奉正朔 【奉正朔为何表示对王朝的效忠】

>> 正读zhēng,是一年之始;朔是一月之始。

◆ 公社 【公社原来指官家的祭祀场所】

>> 公社,孔颖达解释说:以上公配祭,故云公社。

◆ 海屋筹添 【海屋筹添为何是祝寿之词】

>>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这是战国以来根深蒂固的神山传说,古人因此把海上仙人居住之地称作海屋,正如唐代诗人卢照邻诗中所咏:海屋银为栋,云车电作鞭。

>> 《淮南子·说林训》所阐发的哲理: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

◆ 红男绿女 【红男绿女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 。但是齐桓公始创的这个传统却流传了下来,南北朝时期创立了五等公服制度:朱,紫,绯(fēi,深红色),

>> 绿,青。

>> 以唐代为例: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四品着深绯色,五品着浅绯色,六品着深绿色,七品着浅绿色,八品着深青色,九品着浅青色。

◆ 挥霍 【挥霍原来是形容杂技表演】

>> 更为有趣的是,霍乱这个病名也跟挥霍一词有关。霍乱其名早在《黄帝内经》的《灵枢》篇中就已出现,岐伯告诉黄帝人体有五乱:乱于胸中,乱于心,乱于肺,乱于肠胃,乱于臂胫,乱于头。其中乱于肠胃就叫霍乱。

◆ 徽号 【徽号原来是旌旗】

>> 君王的旌旗上画有日月,称作常或太常;诸侯的旌旗上画有相交的两条龙,并有铃铛用来聚集众人,称作旂(qí);

◆ 祸水 【祸水原来指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

>> 宋太祖赵匡胤半是取悦、半是炫耀地向后蜀皇帝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询问后蜀败亡的缘由,花蕊夫人口占一绝: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中国朝代灭亡的原因,古代的男权社会一概推诿到女人头上,却被花蕊夫人一语道破天机。

◆ 佳城 【佳城原来指墓地】

>> 佳城,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好的城市。其实这是一个委婉语,把人死后的坟墓或墓地称作佳城。今天已不再使用这个称谓,但是佳城是古诗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和典故,如果不了解它的含义,很多诗文都读不懂。

◆ 饯行 【饯行原来首先要祭路神】

>> 祭祀路神称祖,又称祖道。之所以叫祖,一说认为祖通徂(cú),前往;还有一说认为祖是始的意思,远行之始,因此要祭祀路神。軷(bá)也是路神之祭,道路艰险,远行之人或者堆土成山,或者将祭牲放置在土堆上,祭祀完毕后,再用车轮碾过祭牲,表示行道已无艰险。

◆ 娇客 【娇客原来指秦桧的女婿】

>> 中国民间把女婿昵称为娇客,顾名思义,女婿很娇贵。而且,古代把女子出嫁叫归,《诗经·桃夭》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名句。女子归到夫家,那么未归之前,女儿就作为客居住在娘家;已归之后,女婿再来娘家也叫客。女婿的地位在古代中国可见一斑。

◆ 节哀顺变 【节哀顺变只能用于慰问遭父母之丧的友人】

>> 节哀顺变 【节哀顺变只能用于慰问遭父母之丧的友人】

>> 第三,愠(yùn)指心中郁结,已比悲哀的程度要轻,节哀就是要顺着孝子的悲哀之情,渐变而为愠。

◆ 金声玉振 【金声玉振原来指奏乐从始至终】

>> 金声玉振这个成语今天已很少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之中,但是书面语中还常常使用,多用来形容音韵的响亮、和谐,也用来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 《孟子·万章下》篇记录了孟子的一段话: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肉指肉声。三籁齐鸣,

◆ 苦酒 【苦酒原来是醋的别名】

>> 苦酒 【苦酒原来是醋的别名】

◆ 老虔婆 【老虔婆为何是对老年妇女的詈词】

◆ 内人 【内人原本就是指妻子】

>> 《观家人腌菜戏成四十韵》一诗,其中吟咏道:茹蔬贫宦惯,蓄旨内人工。旨是美味的食品,这句诗夸赞自己的妻子擅长制作

◆ 逆鳞 【逆鳞为何比喻人主之怒】

>> 陆游有几首题为《野兴》的诗,其中一首吟咏道:虚名仅可欺横目,戆论曾经犯逆鳞。横目指百姓,戆(gàng)论指倔强、刚直之言。

◆ 喷嚏 【喷嚏古时就指被人想念】

>> 《诗经·终风》是一首弃妇思念丈夫的诗篇,其中吟咏道:寤言不寐,愿言则嚏。寤(wù),睡醒;寤言,睡醒后自言自语,但却无人回应;愿,思念;愿言,殷切思念的样子。

>> 东晋葛洪所著《西京杂记》载,西汉开国功臣樊哙向陆贾询问:自古人君皆云受命于天,云有瑞应,岂有是乎?陆贾回答道:有之。夫目瞤得酒食,灯火华得钱财,乾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嘉。小既有征,大亦宜然。眼皮跳动会得酒食,灯烛结花会得钱财,喜鹊叫会来客人,蜘蛛聚集则百事顺利。可见在古人看来,这些征兆都是经过了验证的。

◆ 蚍蜉撼大树 【蚍蜉撼大树的蚍蜉原来是大蚂蚁】

>>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塾庠(xiáng)序学是由低到高、不同级别的学校名称。

>> 蚍蜉之子,而成大垤

◆ 青蚨 【青蚨为何是钱的别名】

>> 青蚨 【青蚨为何是钱的别名】

>> 比如唐代诗僧寒山在题为《诗》的一首诗中吟咏道:囊里无青蚨,篋中有黄绢。黄绢指佛教经卷。

◆ 穷鬼 【穷鬼原来并不穷】

>> 穷鬼乃是帝王之子,因此明清时期又称穷鬼为穷神。

◆ 雀角鼠牙 【雀角鼠牙为何比喻因小事而争讼】

>> 雀角鼠牙 【雀角鼠牙为何比喻因小事而争讼】

>> 厌浥(yā yì),潮湿;行露,道上的露水;墉(yōng),高墙。

◆ 裙带关系 【裙带关系最初专指因夫人得官】

>> 裙带关系 【裙带关系最初专指因夫人得官】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床笫之言不逾阈。阈(yù)指门槛,夫妻之间在床上说的话不能超出卧房的门槛。蔡卞却先谋之于床笫,然后宣之于庙堂,也难怪同僚们引以为耻。

◆ 人妖 【人妖原来指人为的灾祸】

>> 人妖 【人妖原来指人为的灾祸】

>> 左传·宣公十五年》中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

◆ 孺慕之情 【孺慕之情为何比喻哀悼父母】

>> 孺慕之情 【孺慕之情为何比喻哀悼父母】

◆ 嗾使 【嗾使原来是使唤狗】

>> 嗾读作sǒu,《说文解字》:嗾,使犬声。

◆ 体无完肤 【体无完肤原来是形容身上的刺青】

>> 錾(zàn),雕刻

◆ 同室操戈 【同室操戈和入室操戈有什么区别】

>> 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总结出入室操戈这个成语,比喻就对方的观点反驳对方。

◆ 兄台 【兄台为何是对朋友的敬称】

>> 。朋辈之间互称兄台也是敬称,是对对方的恭维,恭维对方很快就要做大官的意思。这就是兄台这一称谓的由来,跟台上、台下毫无关系。

◆ 学究 【学究原来指科举考中者】

>> 学究从学究一经的科目引申为考中此科的人。

◆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盗的原来是一口大钟】

>>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盗的原来是一口大钟】

>> 原来,这个成语的原型并不是盗铃,盗的是一口大钟,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范氏是晋国大夫,在晋国内乱中被灭。在这个故事中,得钟的百姓因为钟太大,于是想毁掉后再背走,可想而知毁钟的声音巨大。如果说这个人不知道毁钟会发出巨响,于情于理不合,《吕氏春秋》讲的这个故事其实是想隐喻一个道理,即高诱所解释的: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是用于劝谏国君,不要捂住耳朵,怕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

◆ 晏驾 【晏驾为何代指帝王之死】

>> 晏驾是个很有趣的词,代指帝王之死。

>> 帝王所乘的车子称驾,规模最大的仪仗队称大驾,这都好理解;那么晏是什么意思呢?晏是晚的意思,比如晏食即晚食。

>> 晏驾,宋代学者姚宏注解说:晏,晚也。日暮而驾归大阴也,谓死亡也。大阴即太阴,指地下。不过鲍彪则解释说:天子当早作,而方崩陨,臣子之心犹谓宫车晚出。天子本来应该上早朝,驾崩后当然无法上朝,因此臣子心中就想:这不过是天子的车驾晚出来一会儿而已。这当然是婉辞。

>> 宫车一日晏驾,捐馆舍,填沟壑,这三种表述都是死亡的委婉语。

◆ 药石之言 【药石之言为何比喻劝人改过的话】

>> 中国人把劝人改正错误、悔过自新的话称作药石之言。

>> 药是药剂,这个容易理解;石则指石制的针,也叫砭石。

◆ 野合 【野合原来指不合礼仪的婚姻】

>> 野合 【野合原来指不合礼仪的婚姻】

>> 在今天人们的日常口语尤其是网络语言中,野合是一个极其粗俗的词汇,意思是男女在野外交媾。但这个词在古代却隐含着非常丰富的婚姻方面的礼仪,而且也完全没有今天这样粗俗的含义。

>>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徵在。《孔子家语·本姓解》一篇则记载得更加详细: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颜父问三女曰:‘陬大夫虽父祖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今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吾甚贪之。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子孰能为之妻?’二女莫对。徵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陬(zōu),春秋时鲁地,叔梁纥求婚时担任陬大夫一职。《孔子家语》的这个故事明白如话,虽然并没有出现野合一词,但叔梁纥年长,而颜徵在乃颜氏最小女的记载,为《史记》中野合一词埋下了伏笔。

>> 古人三十曰壮,该有妻室,故称壮室;古代女子十五岁要举行笄礼,笄是簪子,用簪子把头发挽起来,表示成年,初笄意为始加笄,女子刚刚成年。

>> 张守节《史记正义》: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女七月生齿,七岁毁齿,二七十四阴道通,七七四十九阴道绝。婚姻过此者,皆为野合。司马贞和张守节的意思是说,叔梁纥已过了六十四岁,而颜徵在却还不到十五岁,不符合成婚的礼仪,故称野合。

>> 就中国古代而言,缔结婚姻必须走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种礼仪规定,

◆ 夜猫子 【夜猫子原来指鸱鸺这种怪鸟】

>> 夜猫子这个日常俗语,今天只用来比喻那些喜欢熬夜的人,但在古代,夜猫子却是一种真的鸟儿,而且名字很古怪,叫作鸱鸺(chī xiū)。

◆ 一问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到底是哪三不知】

>> 三不知是指对事情的发生、过程和结果这三方面都不知道。

◆ 一字之师 【一字之师都改了哪些字】

>> 仅仅改动一个字就可以使诗文更增添光彩,这个改字的人就被称作一字师或一字之师。这个称谓今天还在使用,但更多的是使用比喻义,不再像古人一样真的只是改动一个字。

>> 三衣指僧人的大衣、上衣和内衣,膜拜指举手加头,长跪而拜,可见对这一改动的佩服。

◆ 衣钵 【衣钵原来是佛教十八种道具中的两种】

>> 衣钵本来指佛教师徒之间传授的法器,今天多用作比喻义,比喻传承下来的思想、学问或技能。

>> 。这十八种道具中,最重要的是三衣和钵,因为有了这两样道具,就可以满足最基本的修行生活,因此称作三衣一钵。

>> 三衣一钵省略称之为衣钵,比丘入灭之前,要将这两种道具传授给门人,作为传法的信物,因此称作传衣钵。

◆ 以有易无 【以有易无原来是性关系的隐语】

>> 愿以所有,易其所无意思是您死了老公没有了性生活,干脆嫁给我吧!这句话因此是性关系的隐语。

◆ 英雄气短 【英雄气短原来是对科举考试的谴责】

>> 英雄气短一词,后世用来形容有才能或者有志向的人因遭遇困厄或者沉溺于儿女私情而丧失进取心。气短正是比喻意气沮丧。不过在苏丕的眼中,科举考试却最易短英雄之气,而他的英雄观则是隐居不仕,甚至连城市都不入。

◆ 欲壑难填 【欲壑难填原来是对新生儿的预言】

>> 后世将贪污行为称作贪墨,即由叔鱼之罪而来。

◆ 冤家 【冤家可恨又可爱】

>> 冤家一词有两个义项:一个是仇人,比如冤家路窄冤家相见,分外眼红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宜解不宜结;一个是情人,比如你这个天杀的冤家。

>> 据唐朝张鷟在《朝野佥载》一书中的记载,南朝梁的简文出生的时候,志公对梁武帝预言道:此子与冤家同年生。刚好这一年侯景也出生了,志公所说的冤家即指侯景。侯景后来叛梁,围攻建康(南京),梁武帝萧衍被困,活活饿死。

>> 因此侯景就是梁武帝的冤家。

>> 古籍《烟花记》中曾详细区分了冤家的六种情形:冤家之说有六。情深意浓,彼此牵系,宁有死耳,不怀异心,所谓冤家者一。两情相系,阻隔万端,心想魂飞,寝食俱废,所谓冤家者二。长亭短亭,临歧分袂,黯然销魂,悲泣良苦,所谓冤家者三。山遥水远,鱼雁无凭,梦寐相思,柔肠寸断,所谓冤家者四。怜新弃旧,孤思负义,恨切惆怅,怨深刻骨,所谓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触景悲伤,抱恨成疾,迨与俱逝,所谓冤家者六。这六种情形一种比一种程度深,最后竟至于想同归于尽,可见冤家不仅恨极生爱,而且爱极也可以生恨啊!

◆ 月旦评 【月旦评为何代指品评人物】

>> 朱紫由其月旦,朱是正色,紫是间色,朱紫因此比喻正邪、是非、善恶。月旦即品评人物之意,又称月旦评,今天文人雅士的宴席之上,点评、论说人物还常常用到这个古雅的词汇。

◆ 月黑风高 【月黑风高原来出自两项罪名】

>> 徒即徒刑,将犯人拘禁起来服劳役。据《隋书·刑法志》载,这项罪名始于北周五刑:一曰杖刑,二曰鞭刑,三曰徒刑,四曰流刑,五曰死刑。

>> 一位朋友的诗是: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另一位朋友的诗是: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可见宋代时这四种行径都属于徒刑以上的罪名,月黑风高的成语即由此而来。轮到了欧阳修,只听他慢条斯理地吟道:酒粘衫袖重,花压帽檐偏。众人一听大惑不解,就问他这算是什么罪名。欧阳修答道:当此时,徒以上罪亦做了。

◆ 杂种 【杂种之类骂人话的起源】

>> 王八这句骂人话来源更加复杂,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出自《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字光图,许州舞阳人也。隆眉广颡,状貌伟然。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颡(sǎng)是额头。王建干尽了坏事,因他排行第八,因此被人称为贼王八。

>> 第三种说法出自清人赵翼所著《陔馀丛考》一书:明人小说又谓之‘忘八’,谓忘礼、义、廉、耻、孝、弟、忠、信八字也。这八种封建社会所提倡的德行合称为八德,忘了这八项基本道德的人就是忘八,忘王同音,忘八后来就变成了王八。

>> 除了赤裸裸的骂人话之外,王八还有另外两个比较隐晦的义项,一个是妇女有了外遇,她的丈夫就被叫作王八。这里的王八就是乌龟。还有一个义项是指妓院中的仆役,有时老鸨的丈夫也被称作王八。

◆ 在劫难逃 【在劫难逃的劫是多久】

>> 劫是一个时间概念,是梵语劫波的简称,意为极久远的时节。古印度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再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叫作一劫。

◆ 斟酌 【斟酌本是两种倒酒方法】

>> :酒倒得不满叫斟,倒得溢了出来叫酌,所谓斟酌损益是也

>> 。因此,倒酒的时候,斟得不满了要再加一点,酌得过多了要再减一点,贵在适中,所以需要反复掂量,把酒倒得恰到好处,故称斟酌。这就是斟酌一词的本源。

◆ 指桑骂槐 【指桑骂槐原来是对官府的刻骨诅咒】

>> 指桑骂槐 【指桑骂槐原来是对官府的刻骨诅咒】

>> 桑间濮上就用来形容男女幽会的地方。

◆ 钟馗 【钟馗之名是怎么来的】

>> ‘悬画月令,十二月,宜钟馗迎福,驱魅嫁魅。’按此知世传钟馗嫁妹乃嫁魅之讹。

◆ 竹报平安 【竹报平安为何指报平安的家信】竹报平安

>> 因为北方不产竹,所以童子寺里的这丛竹子就显得十分珍贵,司事僧才每天向寺里报告竹子还平安活着呢。正如清代学者郑志鸿在《常语寻源》一书中所说:北都即今太原地,无竹,故珍贵如此。

>> 此处的竹已非童子寺之实指的竹,更不是央视主持人所理解的竹简,而仅是象征意义,代指家信。

◆ 纵横捭阖 【纵横捭阖的纵横是指竖、横吗】

>> 先说捭阖。捭(bǎi)的本义是两手横击,引申为分开;阖(hé)指关闭。

>> 所谓捭阖,即指用语言去分化、拉拢对方,是一种游说之术。

>> 再说纵横。纵横乃是合纵、连横的缩略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有用的涨知识网 » 许晖:这个词,竟然是这个意思2
分享到: 更多 (0)

有用的涨知识网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