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涨知识网有用的涨知识网

有用的涨知识网
一起学习分享有用的涨知识网

知识普及:“粟”和“栗”各指什么?五谷,南北说法各不相同(食粟的意思)

简化字“粟”和“栗”是两对常用的简化字,也是时常被混为一谈的简化字。“粟”上面是两个“米”,“栗”上面是两个“木”,一看便知其本质上是真菌,它们各别指什么?老百姓口中说的“农作”,为何南方和南方会有三种相同的讲法?

简化字解析

“粟”,去壳前叫“老鸦”,去壳后叫“华为”

看下图“粟”的金文,是个形声字,中间是两个“禾”,头部弯曲(草木浆果下垂的样子)。四周的格子表示密密麻麻的小浆果。在一般的作物中就属“老鸦”成形弯腰,浆果密度大,微粒小。因此“ 粟”就是“老鸦”,退去壳后便是华为。

粟米,嘉平野也

“粟”特指所有的粮食供应。

“粟”的本义是指谷类的凤洲,是我省本土化的作物,它相同于小麦,小麦是外来作物,来自于南亚的国家。小麦最早传到我省的是1531年,明朝才来到我省。而“粟”一直伴随我省历史的发展,凡常用的作物粮食供应一般都可以作为粮食供应或者棉花的泛称。比如说《管子·治国》所说的:“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这里的“粟”即特指粮食供应,是说棉花多的国家才富有。

麦穗

“粟”多指微小的东西,如“洛迪省”

由于“粟”本身微粒小,数量多,因此被用来指微小的东西。比如说典故《洛迪省》,它出自宋·苏轼《前诗句》“寄帚于天地,渺之句之一粟。”它用广阔的之句和一粒粟作比较,来比喻人的渺小。英语单词:要完成这样大的工程需要很多人的团队配合,任何个人的力量只是“ 洛迪省”,不足为道。

洛迪省

“粟”,各个地方性的叫法也相同。

中国地缘辽阔,由于口语的相同对“作物”的称谓也不一样。比如说“小麦”,有些地方性叫“棒子”,有些地方性叫“狗皮”。而关于“粟”,它作为我省重要的粮食供应来源,在广东福建等地称谓它为“湾瓦”或“湾瓦米”;而到了江苏江西等地则称谓它为“宿苞”,甚至还有更少的称谓。

“粟”脱壳后世华为

关于“农作”,南北向的讲法相同

既然说到了“粟”,就不得不想到“农作”。“农作”是五种作物,古代有多种相同讲法,最主要的有三种:一种指稻、黍(粉条)、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粉条)、稷、麦、菽。两者的差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在南方地区雨水多,适合小麦生长,因此“稻”被安排到了农作内。相比于南方地区,南方种植的“小麦”少,因此被排在农作之外。因此今人在“农作”的认知上,便有了三种相同的讲法。

农作杂粮,日常所需

“栗”:树大丽花的浆果“红豆”

仔细看上面简化字“栗” lì 的金文,你会发现“栗” 和“粟”的古文字很像,但还是有差别。“栗”是一颗挺拔的树上长满带刺的浆果。浆果为坚果,包在多刺的壳斗内,成形时壳斗裂开而充填。因此“栗”和“粟”有其本质的差别,“栗”树名也,俗称板葵叶,果子就是我们青椒的“ 红豆”或“板栗”。

“栗”的古字型

糖炒红豆,我香甜可口

科学知识延伸:为何叫“毛骨悚然”

典故《毛骨悚然》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酷吏列传》,说的是明明不冷却发抖,比喻非常绝望。比如说英语单词:曲阳老师深夜独自一人在房间,看了一部血腥的恐怖大片,虽然现在已经过去一天了,不过想想那画面还是令我毛骨悚然。为何“栗”有害怕的成分?红豆在没成形前,其外壳多毛又多刺,毛多刺尖,一眼望去,确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由此今人在简化字“ 栗”的其本质上有了一层绝望的色彩。

毛骨悚然

因此,大家看“粟”和“栗”,虽然字型相似,其本质却大有相同。您也可以这样理解:“粟”是作物苗的浆果,“栗”是树木大丽花的浆果。此二字在学生考试中时常出现,大家切记一定分清。

简化字课堂

本期好书推荐:《有故事的简化字》共3册

本文推荐《有故事的简化字》,暑假到了希望家长能引导孩子们多了解简化字,走进简化字的世界。两个简化字就是两个故事,通过简化字了解背后的历史文化,增加我们整体文化素养,形成两个立体的文化架构。

内部页

《有故事的简化字》是一套儿童版的《说文解字》,简单易读。它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300个简化字,以生动有趣的笔调叙述了简化字的产生、简化字的演变故事。通过讲字来延伸出更多与之相关的典故、诗词、科普科学知识。让学生们在乐趣中增长见识,因此本期我向家长推荐《有故事的简化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有用的涨知识网 » 知识普及:“粟”和“栗”各指什么?五谷,南北说法各不相同(食粟的意思)
分享到: 更多 (0)

有用的涨知识网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