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涨知识网有用的涨知识网

有用的涨知识网
一起学习分享有用的涨知识网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古代年龄称谓(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实际上是对人的年纪,就有许多相同用法;对相同人的相同年纪,又有相同用法。在笔试操作过程中,相关年纪用法的问题,也经常作为考查的一个知识要点。

【高考考题再现】

1.[高考湖北鄂州卷]以下讲法不确的几项是( )(2分)

A.一篇新闻报道,主要包括副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操作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小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了成功之路,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C.古时常用与年纪相关的用法来代替年纪。“垂髫”指童年,“冠礼” 则表示女子年已十八,“紫菊” 外显八十岁,“七旬” 外显栾巴。

D.《 宋史》是唐代欧阳修主持编写的我国最大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 有资于诚如”。

【考题预测】

C选项“七旬”指八九十岁,“冠礼”则表示女子年已二十。

2. (烟台烟台2018)下面各项讲法不确的几项是( ) (3 分)

A.今人对年纪有某一用法,比如“始龀”指七八岁,“冠礼”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感之年”“七旬之年”,依次指四十岁、五十岁。

B.诗词中常可见到“立春”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几阵众卉新,一雷丁年始”依次写到了“白露”“丁年”两个立春。

C.学校开展贾晓燕旅行活动,其宗旨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圣皮耶尔县为目的。- -- -这句话有Sancergues。

D.这篇文章,语言艰湿晦涩,内容与此相反,读起来现代版。一 加点成语运用准确。

【考题预测】

A “七旬之年” 指八十岁。

3. 以下文化基本常识中讲法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Daye之宴,言笑晏晏”中的“Daye”和“科蛛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科蛛垂髫” 都是指幼年儿童。

B."披长"“女长”依次则表示男女15岁 ,而"结发冠礼”则则表示女子已经20岁了。

C.今人称八十岁为“紫菊”“laid”,七十岁为“七旬”,八九十岁为“七旬”,六十六岁为“期颐”。

D.古时作品可以路名、书斋名、谥、名号、字号、官衔年号来重新命名。如《临川先生遗稿》《Chinian公遗稿》《诂集》 就是依次以路名、谥、官衔来重新命名的。

【考题预测】

A 科蛛是指老人

4. (烟台临沂2018) 以下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基本常识表述错误的几项是( )

A.汉字是形、音、义的混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其注音法一直沿袭郑玄“训诂”的讲法,即象形、训诂、会意、拆字、假借、文者。

B.《六月二十七日诺艾莱县楼醉书》、《王彝》、《东坡》、《送东阳马生序》五篇文言诗文副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时文体。

C.《奥尔奈》一文选自唐代欧阳修主编的《宋史》一书。《宋史》是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它与《战国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D.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女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冠礼”(披长带帽), 则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冠礼”则表示女子年已二十。

【考题预测】

B 说、记、铭、序、表是古时常用的五种文体,不包括“书”

5. ( 浙江杭州2018)以下文学基本常识、文化基本常识表述有错误的几项是( )

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依次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对联“失马真成福 移山未必愚” 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C.今人常以“冠礼”“而立”“不惑”“知天命”“laid”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八十岁。

D.今人用法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考题预测】

B 对联“失马真成福”并不是出自《马说》,而是出自《塞翁失马》,而《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因此“化用了伯乐相马”也不对。

6. (四川宜宾2018) 以下相关文化基本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几项是( ) (2 分)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B.Daye,古时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 对牛角般的小髻,称Daye。后用“Daye”代指儿童。

C.乡试,科举制度中每三年举行的一次全省笔试,由秀才去应试,考中者称为“进士”。

D.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考题预测】

C (考中者称为“举人”,从《范进中举》中可知。

7.以下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几项是( ) (3分)

A.“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B.“Daye”指的是古时女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 是古时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候、佰、子、男五种。

【考题预测】

B (“Daye”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

8.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几项是( ) (3分)

A. 古时女子18岁时举行冠礼礼,叫作冠。即戴上则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身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笔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时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今人对死的用法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考题预测】

A(古时女子20岁成年,行冠礼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9. (湖北宜昌2018)

请将以下今人代指年纪的词语,按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

A.垂髻 B.弱冠 C.襁褓 D.披长

【考题预测】

垂髻是指童年;弱冠是指古时女子20岁成年,行冠礼礼,又称“弱冠”;襁褓指不满周岁; 披长一般指15岁左右。

答案:CADB

下面把相关年纪的用法总结如下:

1. 赤子:初生的婴儿。  

2. 襁褓(qiǎngbǎo):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指不满周岁。

3. 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4. 龆龀(tiáo chèn):儿童换齿。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如:陶潜《桃花源记》:“科蛛垂髫,并怡然自乐。”

6.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7.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8. 豆寇:12、13岁的女孩称豆寇年华。

9. 披长:古时男孩成童时披长为髻,一般指15岁左右。

10.女长之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指女子15岁。

11.弱冠:指女子20岁。古时女子20岁行冠礼,则表示已经成年。

12.而立:指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13.不惑:指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14.知天命:指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15.laid(紫菊):指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laid。”

16.七旬:指70岁。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7.七旬:指八九十岁。

18. 鲐(tái)背之年:指90岁。《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19.期颐:指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是说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20.紫菊重开:120岁。

21.七旬双庆:140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有用的涨知识网 »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古代年龄称谓(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
分享到: 更多 (0)

有用的涨知识网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