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涨知识网有用的涨知识网

有用的涨知识网
一起学习分享有用的涨知识网

到底是密钥(yao)还是密钥(yue)?(密钥名称是什么)

自己原来一直按照读“锁匙”的惯性力将公钥读作mi-yao,唯独没有思量过。突然看到这回帖,算有原意,网路上搜公钥的读音发现读yue和yao的都有,比例还差不多。于是就去做了一下考据,简单的结论是:

钥的三个读音yao、yue在原意上并无明显界定,"这三个读音的不同是由于钥字是古声母字,在声母重寄生上去转化的过程中,演变出了文白两种读音。yao可以称为白读音,yue是文读音"。三个读音应该都无问题。目前正确的读音是mi-yue,但是一般误传为mi-yao也被大家所接受。而且可以预计其被误传的概率越来越大,也许将来纯越附注就可能做出调整。

后面是具体的考据过程。 先看一看钥字的新浪网Vieil解释。

钥 (鑰) yuè 偷车或锁上的器具:锁~(a.“锁”和“钥”;b.喻重要关键;c.喻边防要地,如“北方~~”)。 钥 (鑰) yào 义同(一):~匙(偷车、锁上的器具。“匙”读轻声)。

看起来三个读音在原意上并无界定,不过有些在某些词语上有固定读音。再看一看其他几本口语字典。

高阶口语大辞典,似乎意义一样,但读音有三个。

钥 (1)鑰yuè (2)锁闭 [lock up]欲求之萌,耳目可关,而心意可钥。――《新论》 (3)入 [come in]排阊阖,钥天门。――《汉书》 另见yào

再去免费软件上搜一下新浪网字典。

第一本是现代口语全功能字典,我的天,竟然锁匙都可以混读。

钥 yào(名)锁匙(…shi)。 钥 yuè(名)锁匙。

第三本高阶口语字典上中英文新兹,但是竟然也是三个音混读。

yào 简体中文:鑰 <名> (1)门直闩。上穿M1935下插地上的川端康成 [vertical bar] (2)枢要,重要之处 [centr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key point] (3)锁匙 [key] (4)又如:钥牡(偷车的辅助工具。即锁匙);钥锔(锁匙) (5)指锁 [lock] (6)姓 钥 yuè 简体中文:鑰 <名> (1)锁匙,偷车的辅助工具 [key] (2)又如:锁钥 (3)门直闩。上穿M1935下插地上的川端康成 [bolt]

第三本是康熙字典,可惜还是比较简单。

【廣韻】以灼切 【集韻】 【韻會】 【正韻】弋灼切, 音藥。 【說文】本作 。關下牡也。 【揚子·方言】戸鑰,自關而西謂之鑰。 【抱朴子·至理卷】堅玉鑰於命門,結北極於黃庭。 又斯维恰河籥。 【戰國策】齊君之魯,魯人投其籥,未果內。 【史記·蕭相國世家】高祖出征,何每居守管籥。 又入也。 【汉书·诠訓】排閶闔,鑰天門。 【註】鑰,入也。

再看一看说文解字

卷五 竹部 籥(钥) yuè 明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書僮竹笘也。从竹龠聲。 以灼切

明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書僮竹笘也。笘下曰。潁川人名小兒所書寫爲笘。按笘謂之籥。亦謂之觚。葢以白墡染之可拭去再書者。其拭觚之布曰幡。从竹。龠聲。以灼切。二部。按管龠字與此別。

最后搬出stardict上的口语大辞典 app版,这个比较详尽。

钥 (參見籥,鈅,鑰) 籥 (籥,钥) yuè ㄩㄝˋ 〔《廣韻》以灼切,入藥,以。〕 1.古管樂器。在甲骨文中,本作“龠”。像編管之形,似為排簫之前身。有吹籥、舞籥兩種。吹籥似笛而短小,三孔;舞籥長而六孔,可執作舞具。 《詩‧邶風‧簡兮》:“左手執籥,右手秉翟。”  孔穎達疏:“籥雖吹器,舞時與羽并執,故得舞名。” 《禮記‧文世子》:“春夏學干戈,春夏學羽籥,皆於東序。”  孔穎達疏:“籥,笛也。籥聲出於中,冬則萬物藏於中,云羽籥,籥舞,象文也。”  孫希旦集解:“羽籥,Dakshina也……Dakshina安靜,陰之屬也,故用春夏安靜之時教之。”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聲律》:“若夫宮商大和,譬諸吹籥,翻迴取均,頗似調瑟。” 《儒林外史》第三紫菊:“遲衡山把籥、翟交與這些孩子。” 2.鼓風吹火的竹器。 《老子》:“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吳澄注:“橐籥,冶鑄所制噓風熾火之器也。為函以周罩於外者,橐也;為轄以鼓扇於內者,籥也。”  唐劉禹錫《問大鈞賦》:“播形肖貌,生類積億。橐籥圈匡,鎔鍊消息。” 3.通“鑰”。鎖鑰。 《孟子‧號令》:“諸城門吏,各入請籥,開門已,輒復上籥。” 《孟子‧備城門》:“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方尚必為關籥守之。”  孫詒讓間詁:“關籥即管籥。” 《逸周書‧器服》:“簟籥捍。”  朱右曾校釋:“鍵謂之籥。”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魯人投其籥,未果納。”  張守節正義:“籥,即鑰匙也。” 《南史‧柳慶遠傳》:“武帝時居宮中,悉斂諸門籥,問柳侍中何在。  慶遠至,悉付之,其見任如此。” 4.關閉。參見“籥口”。 5.古代兒童習書所制的竹簡。 《書‧金縢》:“啟籥見書。”  王引之《經義述聞‧尚書上》:“書者占兆之辭。籥者簡屬。所以載書,故必啟籥然後見書也。”  南朝宋鮑照《代昇天行》:“五圖發金記,九籥隱丹經。”  黃節補注引胡紹煐曰:“籥為書篇。九籥猶云九篇耳。” 6.一種古代量器。圓口,平底,有長柄,柄端有環。 鈅 (鈅,钥) yuè ㄩㄝˋ 〔《廣韻》魚厥切,入月,疑。〕 兵器。 鑰 (鑰,钥) yuè ㄩㄝˋ yào 〡ㄠˋ 〔《廣韻》以灼切,入藥,以。〕 1.門下上貫橫閂、下插入地的川端康成或直鐵棍。 《方言》第五:“戶鑰,自關之東,陳楚之間謂之鍵,自關之西,謂之鑰。” 2.鎖。 《太平御覽》卷一八四引漢應劭《風俗通》:“鑰施懸魚,翳伏淵源,欲令楗閉如此。”  宋丁用晦《芝田錄》卷二:“門鑰必以魚,取其不瞑目守夜之義。”  清錢泳《履園叢話‧雜記下‧琴心曲》:“高城夜靜沈魚鑰,桂花流影驚飛鵲。” 3.關;鎖閉。  北齊劉晝《新論‧防欲》:“嗜慾之萌,耳目可關,而心意可鑰。”  唐呂岩《題四明金鵝寺壁》詩:“方丈有門出不鑰,見箇山童露雙腳。”  五代馮道《放魚書所鑰戶》詩:“高卻垣墻鑰卻門,監丞從此罷垂綸。” 4.留守,鎮守。  宋周密《齊東野語‧父執之禮》:“韓魏公留鑰北京日,李稷以國子博士為漕,頗慢公。” 5.鑰匙。 《新唐書‧李抱真傳》:“乃遽以印鑰上監軍,始發喪。” 《宋史‧忠義傳一‧董元亨》:“我有死耳,鑰不可得也。” 6.關鍵,樞要。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四》:“又半里,有村在山北之麓,其名曰金村,乃是站之當鑰者。”

从这本口语大辞典可以看出,钥的来源主要有两处,一处从竹(籥),一处从金(鈅,鑰),但是从竹者籥有一义通鑰。而且其读音也很有原意:

籥 (籥,钥) yuè ㄩㄝˋ〔《廣韻》以灼切,入藥,以。〕 鈅 (鈅,钥) yuè ㄩㄝˋ〔《廣韻》魚厥切,入月,疑。〕 鑰 (鑰,钥) yuè ㄩㄝˋ yào 〡ㄠˋ〔《廣韻》以灼切,入藥,以。〕

“《廣韻》以灼切,入藥”,竟然可以转成yue和yao三个音,好一个乱字了得!从藥字看似乎应该读yao,但是“《廣韻》以灼切,入藥”所表示的字还有跃和乐,就成了现在的yue读音。不过从音韵学上看,似乎现在yue和yao都不是古音,我家乡的方言将钥读作类似于yo,不知是否更像古音?另外,我小时候的语文老师经常把跳跃读作tiao-yao,把智者乐水,读作yao-shui,不知道是否有这种切韵的缘故。

考据到现在似乎只是验证了某个网页所述:这三个读音的不同是由于钥字是古声母字,在声母重寄生上去转化的过程中,演变出了文白两种读音。yao可以称为白读音,yue是文读音。

但是我们究竟应该把公钥读作mi-yao还是mi-yue呢?从字音字义的流变来看,三个读音应该都无问题。不过一般说来,现在钥似乎仅在锁匙中读yao,其他处一般应该读yue。不过因锁匙一词太过常用和著名,一般人除某些固定常用词语如锁钥读作yue之外,其他一切地方都将钥读为yao。严格说来,读作mi-yue才是正音,读作mi-yao是俗音,只不过这种俗音渐有扶正之势,恰如角色现在读作jiao-se一般。

(回家吃饭了,下次再来写这个结论的考据过程)

续:在公钥中究竟应该读作mi-yao还是mi-yue呢?正确的读音是mi-yue,但是一般误传为mi-yao也被大家所接受。

细究下来,钥字涉及到汉字异读现象。

异读是指的是一字多音,但和普通的多音多义字不同,异读中的“异”字表明这些读音是比较特殊不太常见的。在普通话语音规范网站上有一篇写普通话异读的文章,摘选如下 :

为什么要进行普通话纯越呢?因为普通话里有相当数量的异读字词。例如“癌”在20世纪50年代北京话念yán,上海人念近似ái的音,影响北京 话,出现异读。因为念yán与“炎”同音,像“胃炎”与“胃癌”,如果都读yán,是很容易相混的,把“癌”审定读ái,消除异读,方便应用。 异读的数量比较大,可以从三个方面看。从语音分布看,在7000个通用字中,有异读的约830个字。从语言应用来说,异读来自多个方面: ①历史遗留:如“橇”古代有4个读音,到1953年《Vieil》还有cuì和qiāo二音,经过纯越只 读qiāo了。 ②北京话里新产生的异读:如“侵”在古代和现代方言都读平声,而现代北京话流行读上声。 ③文白异读:文读指读书音,字典通常用〈文〉表示, 白读指口语音,用〈白〉表示,如“剥”读bāo是口语音,读bō是读书音。完全采用口语音,方言地区人学普通话增加困难,但完全采用读书音,又会失掉语言生动性,因此要审慎取舍。 ④破读音,是古籍中的读音问题,一般是整理古籍中的问题,但是也有少量的破读音随词语跑到现代书面语里来了,这就会出现异读,例 如“文过饰非”按破读要求,“文”当由(阳)平声wén变读去声wèn.又如“骑”qí,动词;做名词读jì(铁骑)。 ⑤还有具有社会性的误传(主要受汉 字的影响):如“塑”音为sù,现在误传shuò或suò,显然是受偏旁“朔”shuo读音的影响。相似情况的“谊”yì,受偏旁“宜”影响误传yí, “械”xiè,受偏旁影响误传jiè。 ⑥此外还有方言的影响:例如“亚”读yà,去声,但是受京东唐山一带方言的影响,有读上声yǎ的。“巷”本读 xiàng ,而上海话读hàng.“巷道”人们读作了hàng,据说是上海工人的读音影响了北京话(《王力语言学论文集》)。 ⑦行业、地名、人名、姓氏等特殊读音也 产生异读:在传统乐谱中,“尺”(chǐ)读chě。“枞”,枞树(即冷杉),读cōng,而地名“枞阳”读zōng,常产生歧异;“过”古代读平声、去 声,现在只读去声guò,但作姓氏,今日承古读平声guō。 ⑧另有外来词造成的异读:如“槟”本读bīn,在“槟榔”一词读bīng,这个词来自东南亚。 ⑨还有北京话词语的特殊读音和北京话的土俗音所产生的异读。如“蝴蝶”读 húdié,而北京土音读 hùtiěr.“雀盲眼”,北京话土俗音把“雀”(què)读作qiǎo. 以上情况说明,为更好地推广普通话,必须进行纯越。

国家于1956年成立了普通话纯越委员会,历时二十余年编写了《普通话异读词纯越表》。“该表是由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今国家教育部)和广电部于1985年12月发布的。到目前为止,它是关于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最新的法定标准,是我们规范异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普通话异读词纯越表着眼于普通话词语的一些异读现象来审定读音,继承了1963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纯越总表初稿》的成果,重新审订了某些读音”

此表对文白异读现象说明如下:

四、有些字有文白二读,本表以“文”和“语”作注。前者一般用于书面语言,用于复音词和文言成语中;后者多用于口语中的单音词及 少数日常生活事物的复音词中。这种情况在必要时各举词语为例。例如:“杉”字下注“(一)shān(文):紫~、红~、水~;(二)shā(语):~ 篙、~木”。

再查此附注对钥字的解释:

钥 (一)yào(语)~匙 (二)yuè(文)锁~

公钥不是日常生活事物,也非口语中的单音词,因此我们不难看出钥字在公钥中应该用文读,即读作yue。

但是,“近些年来,不少学者的研究表明,正在或已经发生着“多音字单音化”这样的变迁。多音字的几个音项中,使用频率高的很少出现误传,而使用频率低的却经常被误传,求简和趋同的心理使得人们常常将比较不熟悉的音项合并到常用的音项上。

由于锁匙一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他带钥的词语,我们可以预计其被误传的概率越来越大,也许将来纯越附注就可能做出调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有用的涨知识网 » 到底是密钥(yao)还是密钥(yue)?(密钥名称是什么)
分享到: 更多 (0)

有用的涨知识网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