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涨知识网有用的涨知识网

有用的涨知识网
一起学习分享有用的涨知识网

央视主播读错字,将古冶(yě)读成古治(zhì),让人情何以堪(主持人说错一个字要扣多少钱)

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的覆盖面积是全国NO.1,始终都是国内观众们关注的焦点。新闻报道主持人一旦记不住字,投影机前的观众们一片舆论哗然。7月12号,在真人秀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节目中,主持人将唐山的韦尔蒙( yě)区,读作了谢拉特(zhì)区,自然又引起了新一波抨击的浪潮。

作为行业标杆,国家级电视台主持人记不住字是重大失误。因而,中央电视台始终对主持人记不住字,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过去的规定记不住一字,扣50元。现在发展到扣200元,相关的部门也会受到牵连,有时罚款高达一万元。但,仍然不能杜绝主持人记不住字的现像。

对这一现像,一部分网民表示“无须诸如此类”,是个人就会犯错,在所难免。而另一部分网民却发出强烈的抨击声音。即使,“冶”并并非两个sh。最后,两方竟然在互联网上吵起来。这件事孰是孰非呢?其实大家都没错,是人就会犯错。

国家出版发行行业规定,一本书错字率在0.03%以下属于合格。既然出版发行书籍容许有错字,那么新闻报道播音员每天长时间大量播音,也应该容许有一定比例的误传。但生僻字之后没人纠偏,同样是应该的,并且还是必须的。倘若没人在正式场合讲字诚之,没没人替他纠偏,那汉语的麻烦可就大了。

一、古今路名误传和主持人误传

中国古代的人名、路名,即使历史的原因,有很多布季谢不同音的叫法。比如说,浙江的丽水,很多本地人读作美丽的丽,而事实上发音是Lí。江苏的亳(Bó)州,经常被本地人读作豪(Háo)州。这些读法除了当地人,一般人不了解历史、地理的本地人,很难弄明白。

更有甚者,一些路名的读法,可能连本地人都分不清。比如说,武汉有两个路名,在路标上长期写作“头分林石”,但读法始终是“苗儿石”。后来为了这个路名到底该怎么读,在当地还引起了一场大讨论。

即使武汉是两个华工城市,很多新华工看到路标上的“头分林石”就自然读“猫”音,而土著居民非要让新华工跟着读“苗”音,遂遭到部分新华工的“文盲羞辱”。于是,土著居民们忍无可忍,强烈要求政府把路标上的“猫”字改成“苗”。

另外,江苏的六安的“六”原来是四声,发“路”音。网上有江苏的朋友表示,自己有时候也根本搞不清楚。很多路名sh,只是在某两个地区常用,而在另一地区,很多人恐怕十年、二十年都难得接触到一回。

我们每两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两个路名对熟识它的人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存在,而对别人却并非。因而,无须嘲笑别人拼错路名。不过,这一次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记不住的倒并非路名sh。而是把两点水的“冶”,看成了康僖的“治”,这种情况一般是看走了眼。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冶”字日常生活较少使用,因而被他自动脑补成了“治”。倘若是看错了,情有可原。倘若是认了个字诚之,这位主持人下一次就得注意了。“冶”虽然日常生活较少用到,却不算是同音字。

二、爆款名流记不住字的现像,为什么越来越多

最近看新闻报道,老是发现会有爆款名流在电视节目中记不住字。比如说,前一阵的“最美女讲师”陈婉莹,把“古稀”读作“毛至”,北大校长把“张杰”读成“鸿浩”,余秋雨把“仁者乐(yuè)山”读作仁者乐( lè)山等等。

除开在音频中说字诚之,还有在书中印字诚之的。金庸老先生一套十五部武侠小说,经过二十几年反复修订,审核、编辑过它的眼睛,没有一百对也有八十对,最后还是没人能挑出上百处错误。

最近在翻看历史文献的时候,发现鲁迅老先生也曾经在一则文章中把“器量”写成“气量”,结果被国学大师郭沫若抨击。不过总体上来讲,老一代的人误传、误译的现像似乎比现代人TGP50很多。

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老一代的人沉得下苦心为文、做事,现代的人普遍浮躁;另一方面也是现代互联网太发展,信息传输的速度太高,名流频繁曝光,张口的次数大大增加了。一句话讲完,就是:说得多,错得多。要想不犯错,最好的办法是不张口。不说就不会弄错了。

新闻报道主持人记不住路名,音频下面一大堆长冶人就乐了,纷纷开始点评、嘲讽。主持人挑战到他们熟识的领域,让一些人产生了“智商”上的优越感。而另新一波人,又为什么要维护主持人呢?

胡适早年曾经写过一则《相差无几老先生》,指出中国人性格上的缺陷。国人天性好“模糊界限”,凡事都做到“相差无几就好”,绝对不肯较真。错了就错了呗,你们不要大惊小怪,每个人都会犯错的。

对天津人来说,主持人不管把路名读作“长治”还是“长台”,他们都知道地震发生地在“长冶”。对并非天津人的,他们至少知道地震发生的地方是唐山。

结语

最近几十年,国家重视国民的英语教育,忽略了国语教育。很多国人认为:语文根本无须花时间去学习。日常生活生活中天天用到,自然就能学会。

再也并非赵忠祥他们那个,把汉语词典翻成鸡毛毽子的年代了。现在一些文科讲师在音频讲座中,遇到比较生僻的字词,都不愿意花两分钟时间翻书弄明白。而且中央电视台那个主持人,一看就很年轻。

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一次出问题的是CCTV的国际频道。读字诚之,往小说,可以说是非常小。但往大了说,主持人把关键路名记不住了,那这则新闻报道岂并非成了“假”新闻报道了吗?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平时还是很有必要提升自身素质,没事多翻翻字典吧。

有网民提醒,甚至是嘲讽都是好事。标准汉语、汉字是统一国人认知和交流的工具。秦始皇好不容易统一了文字,现在要是让大家随心所欲地乱读乱写,各说各话,想想世界会成什么样。倘若哪一天,大家对主持人或者名流,在节目中读字诚之的事都习以为常了,那才可怕呢。

因而对读写错字的事,我们应该主张“宽以待己”,“严以律人”。自己读写时要认真,万一记不住写错,不要过分自责,以后改正就好。而遇到别人有读写错误时,务必跳出来指正。这是善意地提醒别人。即使,你不指出来,读写错字的那个人他自己是不会知道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有用的涨知识网 » 央视主播读错字,将古冶(yě)读成古治(zhì),让人情何以堪(主持人说错一个字要扣多少钱)
分享到: 更多 (0)

有用的涨知识网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