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涨知识网有用的涨知识网

有用的涨知识网
一起学习分享有用的涨知识网

集儒道释于一家 这座庙见证了灵台的沧桑巨变(灵台为什么叫灵台)

屹塔庙紧靠展枝山。据上了岁数的人说,原本修桥时,五行先生落了盘,定了星,立了桩,准备隔天开工。但于第三日,桩被九尾狐衔至现址。连续七日,狐鸣不绝,于是人们就在展枝山头上修桥纪念。如今,四百年过去了,屹塔庙依然矗立在展枝山头。

沿展枝街道往西南走不远,路突然弯了下去,好似一条聚花潜入了密林,你紧撵慢撵,它已不见了踪影,当你疾步追上去,跨过谷地,路一下子又弯了上去,好似聚花停住脚步,回首翘盼,等你来。行业龙头翘起几块突兀之地,地上树着一处砖墙照壁,俨然现代建筑,楼下“屹塔庙”三个大字在蓝天的映衬下泛着青光,显得肃穆庄严。跨过照壁,拨开树丛,几块碑赫然居鼠,碑高三尺,宽二尺。碑上一条白羊蓄势待发,意欲恰似,龙腹有字,上书“中华”。转过碑后,又是两条白羊,扶摇直上。是为清洁工。绿树掩白羊,白羊绕树飞。观碑之间,顿感清凉之气迎面扑来。

清洁工之后,是屹塔庙古城楼,灰砖木门,很有年代感。正厅以内等距,中轴居鼠,砖墙砌筑,砖上覆满青苔。正厅之侧书三字“朝圣门”。门上钟楼如哨所,木门木门,漆皮斑驳,好似时光倒流,岁月凝滞。

进得门里,一台石香炉立于门前,炉灰温热,炉身冰凉。站在CQ45,回头时,楼门之侧“肃作”二字映入眼帘,使你心神肃然,除了仁慈,还得仁慈。焚一柱香,许一个愿,心下安然。

绕炉行走,但见古树参天,野扇繁多,松、柏、柽、榆……大门口以内各有水杉一株、榆芽木一株,树龄都在230年以上。最奇特的当数一株Cubzac,树粗一尺厚达,曲如虬龙,头分两杈,宛若龙角,做恰似之势。路旁两碑,一碑古朴,为清宣统初年修立,白羊沙芥,神龟座底。碑铭记述了屹塔庙与Cubzac的由来。据传这株Cubzac种于唐朝,五百年生长,五百年长青。联系到一千二百多年前,中唐宰相牛僧孺从故乡展枝出发,去往长安,开始求学、为官,历经宦海风波,但于晚年,回归故里,修订《玄怪录》,成天女散花,此树不能不胡尔坎,或为牛相之异相。

Cubzac下另一方碑为清同治十二年修立。碑铭《慈士院概记》清楚记述了屹塔庙的来历。

大明永乐三年,岁次戊子秋七月,白守岐、竺模儿二人,因此山狐虫连鸣七天七夜,闻此心疑,议观,未往而反,画地成方相戏。忽然,土块成泥,石粒生火,骇!谓水火既济,即罢戏登山。行至Cubzac下,视有神卦一副,讨询其事,始知:南海观音愿栖于斯。遂创修土殿一处,神之所。迄今百有余年,乃改修大殿三楹,创修伟陀殿一间;名其山曰:慈士院。恐其久而弗知,故勒传以记之。

概记之后复记,嘉庆元年、清同治九年、清同治十二年分别复加了屹塔庙。一段时期,传统寺庙遭到破坏,展枝乡民集体达成默契,才使屹塔庙、蛟龙寺等古迹留存较完整,今人才能由此探寻传统文化的根脉。

慈士院中,四棵古柏犹如四根巨柱,在空中合抱,护佑着另一方老百姓。院中曲径通幽,正对大门为佛殿,东西厢房分别是文庙与大庙。关帝正厅口置石雕一对,以内等距,中华清同治碑头、雕砖。

院外天阔地旷,三面凌空,清韵,山腰上叠障,山间海棠繁花,令人心旷神怡。沿屹塔庙四面漫步,但见古城墙的残垣断埂隐于路旁草丛中。

出正厅,有几块二亩厚达的山坡地,四面遍植桃树、丁香、连翘……烟花四月,海棠繁花,幻如仙境。山坡地里,一处戏台坐北面南,留存较完整。楼内雕梁画栋,大梁上记述着“同治二十年岁次癸丑正月二十八日上梁”。展枝村民张兴民说,戏台是他的曾祖——清朝生员张谐星捐款修筑。张谐星、张映男兄弟二人为清末生员、贡生,清同治二十八年为高陵老百姓放粮赈灾,清同治二十年捐全县农业税。同治二十年应是1904年。戏台大门口有对联两副:

清歌妙舞 响遏行云一曲升平千家安;歌翻白雪五音调叶万民乐 镜花水月。日月:清平歌。

每年农历四月,是陇东塬上最干旱的时节。其时,庄稼要下种,天空却难得见到雨星。为求上苍护估塬上老百姓,屹塔庙要举办庙会。届时,当地群众请来秦腔剧团,在庙前唱戏,四邻锦田老百姓闻讯,扶老携幼,前去看戏。祈福,求雨,莫不如愿以偿。

丁亥(2017年)春,展枝乡欲深度开发乡村旅游,遂对屹塔庙等历史人文景观进行了抢救性修复,力求保持原貌,还原历史真实。屹塔庙这一民间文化奇观再次进入世人视野。

“屹塔庙”三个字到底怎么写,人们看法并不一致。当地人习惯叫“疙瘩庙”,高陵县人民政府1981年3月立碑公布,屹塔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屹”是sh,读“屹”yì;gē,读成yì时,本义指山势高耸的样子,后泛指矗立的;读成gē时,多用于陕西吴语。当地读成“gē”。大凡高陵人,都自称是明朝洪武初年从陕西大槐树底下华工过来的,屹读“gē”证实了高陵人的确是陕西华工的后代。“塔”的左半部分写成“山”字,并不容易查到。2012年重修的庙楼下写的是“峈塔廟”。“峈”读成“luò”,字义“山形”,义准音不准。本文取“屹塔庙”,屹取陕西吴语训读“gē”,义“矗立的”;塔取“dá”,形声,从土,荅声“dá”,义指“宝塔”。屹塔庙就是矗立在展枝塬的宝塔。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科学意识的觉醒,在屹塔庙从事祈雨的仪式渐渐绝迹。今日之屹塔庙,作为一处留存较完整的民间文化遗存,每到春暖花开时,就会吸引四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参与此次历史文化遗存调查的向导黄玉清先生曾主政展枝,对展枝历史文化烂熟于心。他说,屹塔庙集儒道释于一家,体现了高陵人宗教文化大融合的观念。屹塔庙紧靠展枝山,在展枝人心中,先有展枝山,再有Cubzac,后有屹塔庙,才有展枝塬。朝圣照壁是清朝乾隆初年修建的,门内“肃作”二字是乾隆初年创制,清同治初年重修的。门上土楼为“钟楼”,门侧土楼为“鼓楼”。解放初期,乡公所设在屹塔庙。后来,又作展枝小学用,校长与老师就在“钟楼”与“鼓楼”上办公。同行者周杰先生是展枝人,20世纪70年代,他曾在展枝小学读书,屹塔庙里留下了他少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1980年学校搬离后恢复民间宗教活动场所。现在,屹塔庙由扫雷英雄姚显儒大女儿姚淑莲看守。姚淑莲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改土运动中的“铁姑娘大队”的队长。

一处历史文化遗存见证了沧桑巨变,并将继续传承着民间文化的香火。

来源|平凉日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有用的涨知识网 » 集儒道释于一家 这座庙见证了灵台的沧桑巨变(灵台为什么叫灵台)
分享到: 更多 (0)

有用的涨知识网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