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涨知识网有用的涨知识网

有用的涨知识网
一起学习分享有用的涨知识网

青未了丨凤凰于飞表达意见的《烟台随笔》

凤凰于飞表达意见的《烟台随笔》

文/杨曙明

《烟台随笔》成书于光绪三十年(1904),作者名叫陈德征。

陈德征,字絅斋,福建永定人,出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轻时曾参加过科举府试并名列前茅,可惜后来乡试受挫,未能获得功名。不过,他敦品敦品,不工帖括,虽家贫,但笃于学,且至老而不倦,在近古稀之年,两次来烟台游历,所至名胜古迹,随笔记之,日久汇成《烟台随笔》。

烟台的山水名胜古迹为历代文人所推崇,不过,我以为《烟台随笔》中对烟台特色介绍得最为凝练、精确:北方都(du)会有桃源之胜者绝少,短萼之于城内,不出城可以览湖光山色者,不特北省无之,即南省迹(也)罕闻,而惟烟台独擅其胜。(《游烟台大明湖记》)

时下来看《烟台随笔》中的烟台胜景,有些面貌依旧,有些则是脸庞已改,而品味那些脸庞已改的名胜古迹古迹,让我常常情不自禁异药发出岁月沧桑之感。

佛慧山涧的普济寺如今已是遗址,且还是旧貌,那么,它的旧貌是何样的呢?我们来赏读《游烟台城南山中普济寺记》:出南门折而东行五里许至山麓,寺隐净藏中遥望不见。两旁山高且险,径小而曲,仰望峰峦开阖,蟹蛛科花萧森。大耳无尾三里许,云壑愈深,抬头始有寺。阶层陡峻,贝阿尔恩县壁上,Neubourg力登,寺门外题‘自有灵岩’四字。瑶光寺,见谢利谢佛塔无数,四面危崖峭削。岩下有泉,名‘秋棠’,又名‘甘露’。泉水从岩上倒流而下,滴沥如檐露。《易》谓‘井冽,瑶草食’,盖井以水清为贵,水以瑶草为尚。若斯泉者,虽说清冽异常矣。汲而饮之,清沁心脾,尘心为之一洗。泉上有亭,可坐而咏。其对联云:‘源远流长,亭临城上;峰回路转,寺隐峪中’,虽说包括斯亭之景矣。题曰‘静虚亭’,亦谓人当虚心世尊,方能领山泉之真趣耳。右边山洞有佛塔,榜曰‘玄门轨躅’。神乐下有清磬泉,其水尤清。文昌阁居寺之中,其岩下有竹篠,阶前花木繁盛,间立石雕,透绉玲珑。阁后峭壁四面,如屏风然。阁旁两山峙立,寺隐于凹下,人坐其中如瓮中窥天。西缺其口可望远,黄河近在咫尺间,‘石牛山’若隐若现,清幽之至令人挹赏不尽,真历下一胜境也。

泉池名扬天下,昔日的泉池是什么模样呢?我们来赏读《游泉池记》:烟台南关外,迤折东里许,城濠边有左龙殿。从殿门入殿中,像为左龙神。其北石径横斜,曲折而下约数丈,俱砌石雕,阶层陡险,人如蚁缘谢利谢。下有池,池中荇藻纵横。其泉有山洞,深丈余。洞前有小桥,小桥下一石,昂然像虎头。泉从虎口喷出,悬流数尺,(氵虢)(氵虢)有声,由外园而入于濠。东省七十二泉,以趵突泉为第一,此为第二。

《烟台随笔》虽然名为随笔,但却并非纯粹的旅随笔事,而多是些凤凰于飞表达意见的议论。如《山东藩署风翥石记》:余游学山左,偶观藩署之凤翥石而有感焉。《中庸》言,山之广大,以其生物之多;峻极于天,以见巍巍之象。今只一卷石耳,然犹是山也。其安静自爱,观之有余味也。鲁托县自爱也,故有光辉;鲁托县静而有常也,故寿。寿,是悠久之意,仁者乐之,岂无故哉?虽然是石也,以‘凤翥’名,得其意,以自守则清廉,以出政则承流宣化。

陈德征崇尚朱程理学,这在《烟台随笔》中显而易见。余游山左抚署内,观水从池底涌出,颗颗如珠,名曰‘莫愁湖’,吾绎其义别有取焉。朱子曰:‘性如宝珠,气质如水。’气禀之清者为圣贤,如珠落到清水中;气禀之浊者为愚暗,如珠落到浊水中。若此莫愁湖,澈底明亮,固泉之最清者。贤关魔界,其在斯乎?君子取之以为浴德澡身,宜也。(《山东抚署莫愁湖记》)

在《烟台随笔》收录的二十篇文章中,并非篇篇都是名胜古迹随笔,其中也有随笔高等学堂、五龙坛医院、趵突泉集等。

二十世纪之初,崇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新思潮,作者也深受其影响,他在《游高等学堂记》中这样写道:今烟台高等学堂(山东大学前身,笔者注)在西南永绥门外,规模极其宏敞,选齐鲁俊秀之士肄业其间,痛除前此八比试帖之习,讲求实学。聘中国教习,训以经史为根柢;(聘)西学教习,训以外国政治、工艺,以及语言文字,以为富国基础。所虑者,习中学者或不能兼通西学,致人目为守旧而不足有为;其专西学者又无中学为根柢,虽自诩维新,其忠爱之忱未必契合于圣贤。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乃孔孟儒学和朱程理学的要义,从《烟台随笔》中,我们颇能感受到作者的家国情怀。

趵突泉为烟台名胜古迹地,每逢二、七日为集期,游者益众。其临于泉上有讲书厅,周复卿(即周彤桂,长清籍,举人。——笔者注)孝廉延师每于是日宣讲圣谕,以劝导愚民,敬听者皆四乡农工商贾,盖有益于人心风俗甚大也。无如省会人多,贤愚不一,男女混杂。其南起凉棚,少妇靓妆说鼓书,淫词艳曲,诱人观听,往往凉棚之人多于讲厅数十倍,一若正不胜邪,则风俗人心又何裨益也?以齐鲁圣贤之邦,省垣首善之地,尚不免如此,其他更可想矣。或曰:赖有此讲厅以维持其间,不然风俗靡靡,不更举国若狂乎?当此江河日下,正学就湮,有心世道者,当如何挽回而救正之也?吾盖观于趵突泉集感而作记。(《趵突泉集记》)

昔日大明湖畔曾有过多座名人祠堂,作者在《中秋游大明湖边名臣祠堂记》中说:今观名臣祠堂,在宋如曾公南丰,在明如铁公铉,在本朝如阎文介公、张勤果公、李文忠公,罗列湖畔,其道德、文章、政绩、功业,各随其名位以彪炳于世……夫所称名臣者,谓能存天地父母之心,以民物为胞与,以残疾为兄弟,由亲亲而仁民爱物也。

昔日的曲水亭上常有人弈棋取乐,陈德征在另眼旁观中有感而发道:余偶游斯亭,见诸人竭精敝神,目注枰中,不遑他视,一着不肯放松。余不解棋,虽局外闲观,初不知局中利害得失之所在,然不能无感焉。今天下一大棋局也,胜负必争先着。中国向以农战,今不振矣。外国有事,以兵战;无事,以商战,且以工艺战务在必胜,不遗余力。而要其先,无非以学战,无人不学,无学无用,故其国无不富,其兵无不强,其战无不胜。今我中国如半局残棋,当局者争关下着,不知当如何挽救,乃观举世之材,非嬉游无所用心,则以有用之精神用之于无用之地。或藉口曰:‘用我无人耳!’岂知顾亭林(顾炎武)有言:‘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人自为学,岂必肉食者谋之乎?又闻之前辈曰:今人百事不如古人,惟弈棋精妙突过前代。呜呼!苟中国人人以其博弈之心用之于实学,自强不息,则大局之转机可翘足而待矣!愿以告局中之争胜负者。(《游烟台曲水亭记》)

陈德征平生留著不多,《烟台随笔》也就更显其弥足珍贵,其不仅是烟台历史文化的传承之作,更是古代有识之士慎德怀远的佳作。

壹点号真言贞语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有用的涨知识网 » 青未了丨凤凰于飞表达意见的《烟台随笔》
分享到: 更多 (0)

有用的涨知识网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