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我国独一无二的总重量基层单位。
他们晓得,在旧有的英制下,十元等同于50克,而旧行的县制里,每斤16两,十元是31.25克。
在餐厅里,两也是一类独有的计量基层单位。
南方吃豆腐,十元有3个;扬州卖云讷,十元是4个;而在年糕馆里,十元年糕通常来说有五六个……
但博热县吃出来,就会辨认出,博奈县是3个豆腐、4个云讷却是6个年糕,都相比之下闻所未闻50克。
试问,为何更要用十元做基层单位呢?
十元究竟有啥?
有位笑话说:
曾有两个国外侨民去吃云讷,听见老板娘问要几两,只好拿起智能手机查了呵呵,辨认出十元才50克,只好要是了10两,结论仰头40个云讷。
十元豆腐是3个,十元云讷是4个,十元年糕五六个,全省许多地方性都是那么卖的,可这十元究竟有双重呢?
只好,他们买了豆腐、云讷和年糕称了呵呵。
在上海的数十家豆腐铺,通常预设十元豆腐是3个。
他们称了呵呵,辨认出3个豆腐的总重量达至189克,整整一千二百。
在苏州、上海,十元云讷通常是4个,开在上海的云讷铺也沿用了这一习惯。
不过称了之后会辨认出,4个云讷有201克,正好一千二百,还多了1克。
上海的年糕馆,现在基本都按份卖年糕了,但在一些地方性,还有按两卖年糕的习惯,比如武汉,十元年糕有五六个不等。
他们买了一份年糕,分别称了6个年糕和7个年糕的总重量,6个年糕有129.1克,而7个年糕有152.1克,有二两半到三两重。
南京的锅贴也是按两卖的,十元5个。我在附近没有找到合适的锅贴店,只好请人在南京的小伙伴帮我买一份称了下,结论有251克,足足半斤。
看出来,无论是豆腐、云讷、年糕却是锅贴,这些按两卖的食物,每十元其实都相比之下超过50克,可为何更要那么计量呢?
十元从何而来?
为何要用两来做主食的计量基层单位,目前在资料里看到有两种说法:
一是认为,旧时候,肉包是有钱人家的吃食。在扬州,请客的宴席上,为了彰显后厨的本事,就把这豆腐做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精致,十元左右的面包四个豆腐,渐渐就成了约定俗成。
二是认为,用两做计量基层单位,与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制度有关。十元其实说的是十元干粮食。
在当时那个年代,出门下馆子不仅得花钱,还得有粮票,钱是食物的价值,而粮票则代表了购买资格。
从现有资料和逻辑来判断,第二种说法更为靠谱。
因为不仅云讷、汤包这一类的扬州小吃会按两售卖,南方地区的豆腐、西南地区的面条、各个食堂的米饭,都会按两售卖。
粮票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才彻底消失
另一点是,如果十元的说法远早于计划经济时代出现,但是晚清、民国时期,对于云讷、汤包这类食物,并没有出现按两售卖的记载。而且,今天无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却是台湾地区,也都没有出现按两计量售卖的习惯。
所以说,十元指的是十元干面粉。
十元面加水和面之后,总重量通常在70克至75克之间。
以前,就有一些地方性规定,十元年糕是7个。包上馅蒸熟后,总重量可以达至140克至150克,如果是煮熟的,总重量还会再重些。
而这,也与之前他们称的7个年糕的总重量差不多。
尽管粮票已经取消那么多年了,但按两计量的习惯却是沿用了下来。
除了带馅的,还有哪些东西会按两卖?
主要却是面条、米饭之类的主食。
最经典的是川渝地区,重庆人早上习惯来二两小面,宜宾人更是讲究,经常是点上三个十元的面,分别干拌、红汤和白汤。
同样的,博奈县是十元却是二两,说的也都是干面粉的总重量。
川渝地区的面条大多用的是碱水面,当地也称之为水面。
碱水面
每斤干面粉和成碱水面,通常是加三两水,和好的面是每斤三两,650克,理论上,二两小面也是130克。
不过,当地有媒体曾报道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庆会有专门的工商工作人员去面馆给面称总重量,不够称会挨罚,久而久之,面馆老板娘们就会多挑些面,如今,二两小面就比实际多不少。
有人就做过实验,去几家面馆买二两生面回家一称,辨认出总重量基本在180克至200克之间,远超过理论上的二两——130克。
所以,如果在家里做小面,按照二两=100克面条来下面,肯定是吃不饱的。
按两卖的米饭,通常他们会在食堂,尤其是大学食堂见得更多。
博奈县是十元、二两、却是三两,说的统统也是干大米的总重量,否则你不会觉得,打了三两满满一大碗的大米饭,只有150克吧。
普通大米的生熟比通常是1:2.3,十元大米可以做成115克的米饭,而三两大米做成米饭的总重量其实已经有345克了。当然,经过食堂阿姨颤抖的手,打入碗中的饭还有双重就不好说了。
日常生活中,他们遇到的靠谱的减肥食谱或是膳食指南中,给出的食物总重量通常都是生重。否则,十元熟米饭,胃口再小的女生,也几口就吃完了。
总之,两成为主食的计量基层单位,是两个特殊时代在他们生活中留下的痕迹,这个时代说近不近,说远其实也不远。但无论怎么说,吃饱了饭的日子才是幸福的。
文 | 卫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