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是福,善吃是智,在诊断胃癌后,庄宗(表弟)才明白这句话是多么的真实世界。
前年,54岁的庄宗在吃东西时有轻度的哽噎感,但当时没在乎,以为只是鼻塞,就行了吃了点西药。直到三四个月前,他的尿道在正常排便、洗澡时单厢剧烈疼痛,去哈医大二院检查和,医师辨认出尿道距臼齿28cm处为一块直径约3cm的肿块,进一步造影剂诊断为胃癌。
这个消息就像祸不单行,庄宗怎么也居然,这回的鼻塞竟会是胃癌。随后,医师对他进行全面检查和,并实施了达文西机器肠系膜喷水十二指肠癌术后,浸润外用十二指肠,将十二指肠-胃相符,复建胃肠道。
一、胃癌并不罕见
在我省胃癌并不罕见,数据显示,2020年我省胃癌新发32.4据估计,死亡30.1据估计,全被超过全球数目的50%。虽然胃癌晚期没典型病症和征象,大部分病人诊断时已是晚期,整体肾病极差。2015年,我省胃癌年龄标化5年存活率为30.3%,晚期胃癌的5年存活率为95%,但整体5年存活率依然相对较低。
从分布来看,我省的胃癌得病群体是不平衡的,男多女少,农村多城市少,也有地区涌进现象,例如河南、河北、山西平稳过渡的白阿莹。
二、别把胃癌误当做鼻塞
虽然胃癌的晚期病症与鼻塞相似,因此常被病人忽视,导致辨认出不及时。胃癌的晚期病症可以归纳为三感一痛,这里给大家嘿嘿。
1、十二指肠灼痛
即使没排便,也会感到十二指肠上有虫子,好像锈毛或肉块黏附在上面,难以咀嚼,但是没疼痛感。
2、咀嚼梗噎感
咀嚼食材时有疼痛感或受阻感,严重时甚至有哽噎感,这与晚期炎症引起小范围十二指肠粘膜发炎、红肿、浸润有关,食材通过时产生刺激。
3、咽喉紧迫感
咽喉有紧迫感,尤其是咀嚼干燥、粗糙的食材时,病症更加明显,可伴随轻度疼痛。随着病情进展,病人可能咳嗽或声音嘶哑,甚至咳出带血黏液。
4、胸骨后疼痛
胸骨后出现疼痛感,表现为灼烧样刺痛或持续性隐痛,但疼痛位置难以明确,程度时轻时重,一般在饭后可减轻或消失。
其实,胃癌与鼻塞最大的病症区别在于咀嚼的不同。
鼻塞引发的咀嚼灼痛与饮食性质没关系,排便时灼痛会减轻。相反,胃癌引起的咀嚼困难会进行性加重,到最后连洗澡都比较困难,吃东西有明显的堵塞感。
三、挂什么科?做什么检查和?
如果出现疑似胃癌的病症,或者无法辨别自己是鼻塞还是胃癌,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和。针对十二指肠癌,现在很多医院采取多学科会诊,可以先挂消化内科,明诊断断。如果诊断则会有胸外科、肿瘤科等科室参与进来。
目前,胃癌的检查和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十二指肠镜
十二指肠镜的诊断率高达80%,优点在于可以直接看到肿块,并直接取样进行造影剂。
·内镜超声
内镜超声是内镜+ 超声二合一,可以通过内镜直接观察十二指肠腔内的形态改变,同时进行实时超声扫描,可以用来辨认出更晚期的十二指肠粘膜炎症。
·钡餐造影
钡餐造影准确率仅为50%左右,只有在病灶的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时才能显示出来。如果造影显示炎症区粘膜皱襞增粗、迂曲等,说明可能已经发展成晚期浸润癌。
四、从生活中预防,不难做到
《中国十二指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版)》指出,目前研究已经明确十二指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并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大家可以积极行动起来,针对性预防。
方法1:避开危险因素
胃癌的危险因素包括特定的饮食习惯、家族遗传、饮酒、吸烟,戒烟戒酒无需赘言,但特定的饮食习惯也要尽量避免。研究显示,腌制食材、霉变食材、不规律饮食、烫食、高盐饮食、排便过快等饮食习惯,均会增加十二指肠癌风险。
方法2:增加保护因素
研究已经明确,十二指肠癌的保护因素包括摄入膳食纤维、膳食钙和蔬果。
(1)适量摄入膳食纤维
可以促进肠道代谢,保护胃肠道健康,富含膳食纤维的食材有蔬菜、豆类、水果和全谷类食材。
(2)在膳食中补充钙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50岁以上群体应每天摄入钙1000mg。含钙量较高的食材有绿色蔬菜、牛奶和奶制品、豆制品、菌藻类食材(例如海带、黑木耳)等。
(3)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居民应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至少300g新鲜蔬菜,且深色蔬菜占一半。
深色蔬果大致有3类,大家可以轮换着吃:
·深绿色蔬果:菠菜、油菜、空心菜、韭菜、西兰花、茼蒿、芥菜、西洋菜、猕猴桃等;
·橙黄色蔬果:西红柿、胡萝卜、南瓜、柑橘、柿子、芒果、彩椒、香蕉椒等;
·红紫黑色蔬果:苋菜、紫甘蓝、红枣、樱桃、桑葚等。
所以,预防胃癌并不难,难的是坚持,难的是从点滴做起。但是,只要能远离癌症,保护身体健康,难一点又何妨呢?
参考资料:
[1]赫捷, 陈万青, 李兆申, 等. 中国十二指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J]. 中华肿瘤杂志, 2022, 44(6):491-522
[2]十二指肠癌的晚期信号、高危群体、检查和和预防,郭建华,医学论坛网,2019-10-11
[3]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