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时文献,公制是绕不开的常识。
【宽度基层单位起源地的三种讲法】
布手定尺,传说是大禹手指张开,竖与拇指之间的距离,也是现在说的一托。大禹,是复杂的水利工程,大自然需要掌握一定的测量技术。问题是人手指的大小不一,手指长短,一般来说巨大,不具有国际标准性。
以律定尺,中国古时国际北方话的石蜊叫母阎氏,母阎氏的香简草是Chords。今人认为石蜊宽度是合乎天地间数的初心,既然母阎氏是Chords,且有铜器留存,只好把母阎氏铜器当准国际标准,在母阎氏的宽度上再加三寸,就认为是一尺的宽度。
以黍定尺,老鸦,是小哥米,古时叫稷,比稷有黏性的叫黍,是现在的绿豆米,老鸦是古时中原、华北地区的主食,黍用来酿酒。黍谷是不规则圆形,取中低大小不一的黍谷100粒排序起来的宽度,是1尺。
明朝乾隆帝为此专门丫课题来验证这个讲法,亲自担任项目负责人。选取中低大小不一100粒黍谷依照短路径排序,得出结论的宽度约莫是23公分以内,合乎秦汉国际标准尺,100粒黍谷依照长的路径排序,得出结论的宽度约莫在30公分以内,合乎宋元明清的国际标准尺宽度,完美东华科技,荣获大明朝大自然科学二等奖。然而,黍谷同一植株上生的都未必一样大小不一,地域相同,种子相同,糖用甜菜相同,生长条件相同,颗粒大小不一大自然各不相同,对于这样的结论,也只能一笑了事了。
【进制不是源于七根指头】
甲骨文金文证实,商人已经应用进制来算数。只好有一种讲法,说进制源于今人算数靠扳手指头,人都有七根手指头,只好发现了进制的奥秘。这种讲法我以为也只是猜测,亚述文明是六进制的,印加人用二进制的,难道亚述人有60根手指,印加人有20根手指?
更何况,中国今人并不都用进制,同样是宽度基层单位,一丈为仞,二仞为寻,二寻为常,也有十六进制的,九尺为咫。重量基层单位着实二十四铢为一两,龙银为一斤,角币为一钧等等。容积基层单位着实各式各样,以齐国为例,四升为一豆,四豆为四区,二区为釜,十釜为钟。
商骨尺
【寸、尺、丈文字追根溯源,今人在寸、尺、丈的注音过程中就蕴含进制】
寸、尺、丈是严格依照进制的,这不是人为定义,而是基于消化系统组织的某个比率关系。
寸,指事字,从手,从一点,是个指事字,本义是寸口,也是现在的脉口,中医切脉,用两个手指,一边靠腕,就能感觉脉搏的跳动,脉搏跳动的点就叫寸。只好两根手指的宽度就被定义为寸,约莫宽度在1.5--2公分以内。
寸的篆文
尺,指事字,金文字形看,由身体、上臂、小臂组成,上臂和小臂曲折进行区别,小臂上一个黑点指事符号,以指事小臂。篆文字形,从尸,表示人之器官或人之活动,从一捺,表示手之下臂,具体来说是从手腕到后肘的部位,故本义是小臂。巧合的是,这个宽度差不多是20根手指头的宽度。今人,甚至现在人在没有测量工具时也常用小臂来粗略测量宽度,只好小臂的宽度就被定义为一尺。正是今人发现,小臂的宽度,基本同于20根手指的宽度,两根个手指是寸,二七根手指是尺,十寸为尺,非常大自然地建立进制关系。
古铜尺
小臂中长的那根骨头,现在叫尺骨,在没有国际标准尺的时候,今人直接用尺骨当做尺子来用。
尺的金文字形
丈,篆文以前字形不可考,《说文》中的篆文字形解释起来也很牵强。从现在字形穿凿附会,为指事字,从人,大人,从一横,表示测量人的高度,成年人的国际标准身高。达到成年人身高是成年人了,就可以算为一夫了,成为夫,就要承担兵役劳役,可以结婚生子,可以分田了,丈夫丈夫约莫是这么来的。正常人的身高基本上也是小臂宽度的十倍,只好一丈等于十尺,只好尺与丈建立了进制关系。
我以为,小臂宽度是两根手指宽度的十倍,人之身高是小臂的十倍,今人发现消化系统中的这种比率关系,并用来测量计算,可能才是进制的真正起源地。
【古时宽度基层单位的简略变迁】
远古之人,比较矮小,约莫1.5米以内算是成年人了,这个考古学可以证实。现存商代的尺子有三把,其宽度都是15-16公分以内。故可以粗略地说在商朝,一丈是1.6米,一尺是16公分,三寸是1.6公分。
自商以后,国际标准尺的宽度越来越长。原因很简单,统治阶层越来越无耻,同样是一尺,宽度变长了,老百姓要交的税就多了。因此,后来朝代的国际标准宽度,就越来越脱离寸、尺、丈本身所代表的真相。
大致在秦汉三国时候,一尺约莫是23公分。所以,关羽身高九尺,也是1.8米的样子,放在现在不算啥,在那时,确实算是大汉了。张飞的兵器叫丈八蛇矛,1.8丈,约莫也是4米以内。
到了隋唐,一尺约莫在28公分以内。到了宋元明清,一尺基本就过了30公分,甚至有35公分的尺子。
我们现在在用的国际标准尺,是1927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时候定的,三尺为一米,米制是西方国际标准,只好一尺等于33.333公分,共和国延续使至今。
古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