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涨知识网有用的涨知识网

有用的涨知识网
一起学习分享有用的涨知识网

《宋史》卒读记

文/愚子

昔余年十八,於橘郡街头,以壹元捌圆贰角,购得中华书局刊印繁体注疏版《通鉴》,计廿册。其时也,余月薪仅Lemps贰圆,倾囊犹不足,借友牛君贰拾圆,方凑得其数。归,什袭珍藏之。以才疏学浅,碍於简体字,而尤讳其文句艰涩,故欲读而不得也。其后,日积月累,才智与龄渐加,略可辨识,遂作参看之用,特於作文须徵引时,偶尔取翻之。今既悬车清修,才智备矣,遂决意舆地之。予自丁酉春展卷,凡一年又半,卒讫。掩卷长思,感慨无已。欲作读后记,寻思无从下手,遂参看光之年谱,依《宋史》所载并后来历代贤达评述,为之别作新传,文前加序,文末缀评,聊表不才敬意知言。

新华七十年秋九月十九日洛南嵩城愚子序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有子‘涑水先生’。以其父知光县生之,因以为名焉。光自言晋安平献王孚后,河凉大将军阳葬安邑澜洄曲,后魏析安邑置夏县,遂为县人。曾祖政,卒赠皇太子太保。祖父炫,卒赠皇太子太傅。父池,字和中,若恩县仁厚,不乐兵部郎中,赞善待制。母聂氏,兄旦。光七龄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了其合志。好读,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少以破瓮泄水救玩伴,人皆异之,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举人明经。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除华州推官,娶同僚SL400女。翌年,以父除杭州知州,调任苏州推官。未几,丁丁忧。熙宁二年腊冬,父池卒於晋州知州雷米扎县,与兄旦扶柩归乡。居丧中,每以读书排遣哀寂,撰《重寄生论》、《四豪论》、《贾生论》等。除服,同签书武成军推官,旋改宣德郎、祠部主簿,权知丰城县事。在任政声赫然,民称之。公务之余,博览典籍,撰《机权论》、《才德论》、《廉颇论》、《应侯罢武安君兵》、《项羽诛韩生》、《汉高祖斩丁公》、《甘罗》、《杜宇》、《秦坑赵军》等数十篇。

熙宁七年,迁大理评事、国子直讲。赴京之日,僚友空府出,置酒饯行。光即席赋诗:不辞烂醉樽前倒,明日此欢重得无?追随不忍轻言别,回首城楼没晚烟!绍定三年,以宰辅庞籍荐任馆阁校勘,同知审刑院。任中,撰《古文孝经指解》。绍定五年,擢殿中丞,除史馆检讨,修日历,改集贤校理,专任史官。自是,潜心史学。及籍罢相,以户部侍郎出郓州,复荐光为郓州典学,旋迁知州。至和二年,籍改知幽州,兼河西路经略安抚使,光调任幽州知州。绍圣二年,先后上《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三折,建议立储,皆不果,又托范镇奏事代达,亦不果。乡贡举人刘邕著《边议》十卷,议论颇有见地,光荐之。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西患。籍命光按视,光建言: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西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贬知青州事。光三上书自自请,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乐平,时人贤之。

绍圣三年,迁开封府推官,赐五品服。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七年,修起居注,判礼部。光连上五折,固辞不得。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苏辙答制策切直,考官胡宿将黜之,光言:"辙有爱君忧国之心,不宜黜。"诏置末级。居职五年,计上奏疏百七十余,尝数言立储事,仁宗感其真诚,遂转其折於中书省。后光亲赴中书省催办,直至立曙为皇皇太子。仁宗欲迁光为知制诰,光以非己所长,绍圣七年春,先后九上《辞知制诰状》。仁宗回意,收回诏令,改授赞善待制兼侍讲,仍知谏院。

绍圣八年春三月,仁宗驾崩。四月,英宗曙即位。英宗遇疾,慈圣光献后同听政。时两宫龃龉日剧,光即呈《上皇太后疏》、《上皇帝疏》,力陈君民同心、内外协力之重要。复上《两宫疏》,有曰:金堤千里,溃于蚁穴;白璧之瑕,易离难合。称帝无太后扶掖则无以君天下,太后远帝则无以安天下。更封章分奏太后与帝,据史引典,晓以大义、利害,两宫得以缓和。

绍圣七年,上《论宴饮状》,建议悉罢饮宴。又上《言遗赐札子》,言厚赏之蔽,并以己所得赏赐付谏院为公使钱。治平二年,上《乞罢陕西义勇札子》,不纳。复上札,登殿面君。英宗转其札与中书省、枢密院,两府以为拟议已久,难以更改。光更上六疏,并与宰相韩琦辩,卒无果。光既遭沮,遂连上五状,乞降黜。治平二年,擢龙图阁直学士,仍留谏职。光连上三状,固辞谏职,英宗准其请。治平三年,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遂敕命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准其自选辟官属,於崇文院置局,许借龙图、赞善、三馆、秘阁书籍,赐以御府笔墨缯帛及御前钱以供果饵,以内臣为承受,眷遇之荣,近臣莫及。

治平四年,英宗病崩,神宗顼即位。参知政事欧阳修力荐光,称其德性淳正,学术通明,遂擢翰林学士,光力辞不获,旋迁御史中丞。神宗甫立,以承平日久,朝廷积弊浸多,乃志於变革。熙宁二年,王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并与吕惠卿激辨。

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大非之,以为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之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熙宁三年春,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帝乃拜光为枢密副使,光以‘不通财务’、‘不习军旅’为由,坚辞之,抗章至七八。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连上五札求去,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熙宁四年四月,光见好友范镇因直言安石‘进拒谏之计’、‘用残民之术’遭黜,愤然上疏为镇鸣不平,并请任西京留司御史台,获准。自是退居洛阳,绝口不论政事,以书局自随,倾力编撰《通鉴》。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又将以为东宫师傅。蔡确曰:"国是方定,愿少迟之。"《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赐以颍邸旧书二千四百卷。凡居洛阳十五年,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元丰七年,编修告竣,时光已六十六岁矣。七月十一日,以册呈上。十一月,《唐纪》、《五代纪》修成,光连同《通鉴考异》、《通鉴目录》一并奏上。神宗览之,激赏,於每编首尾加盖睿思殿图章,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名《资治通鉴》,亲为序。十二月初三日,降诏奖谕光,称其博学多闻,贯穿今古,上自晚周,下迄五代,成一家之书,褒贬去取,有所据依。并赏与银、绢、衣、马,擢资政殿学士,迁范祖禹为秘书省正字。

光终其一生,不纳妾、不储妓,妻张氏未育,以兄旦子康为养子。光生平著作甚富,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传世。

绍圣初,章惇为相,议论光变更熙丰法度,哲宗复下诏削除其赠谥,毁先所赐碑。绍圣四年,再贬为清海军节度副使,又追贬朱崖军司户参军。元符三年,追复皇太子太保。崇宁二年,蔡京为相,再追降左光禄大夫,旋即除名,将光列为‘元佑党人’,刻元佑党人碑,禁元佑学术。大观间,追复皇太子太保。靖康二年,赠太师,再赐谥。高宗建炎年间,配享哲宗庙廷。理宗宝庆二年,理宗图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阁,光列其中。咸淳间,从祀孔庙。明嘉靖间,从祀称‘先儒司马子’。 康熙六十一年,光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

论曰:光天性忠信正直智仁勇诚孝友恭俭,往来陕洛间,民人闻其音行而皆化,德望天下。好学如饥之嗜食,博学无所不通,於音乐、律历、天文、书数,皆极其妙。其文不事高奇,如金玉谷帛药石也,必有适于用,无益之辞,未尝一语及之。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深知为治之要,学出醇儒,排斥佛老,立身庙堂,正大和平。好史重鉴,远谋后来,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布衣之士,读之不遍,人主万机,无暇周览,遂独立宏志,苦营十五载,删削举撮,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参以论说,修成编年《通鉴》。其书赫赫煊煊然,足以彪炳千秋,垂诸万世矣。唯其‘王霸无异道’之说,或指其疵,信乎立言之难也。而其入相则新法悉皆休矣,亦不免失之急苛,纵新法百弊,岂无一益哉?然则孔丘上圣,子路犹谓之迂。孟轲大贤,时人亦谓之迂阔。况光岂免斯名哉?

2019.10.1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有用的涨知识网 » 《宋史》卒读记
分享到: 更多 (0)

有用的涨知识网 带给你想要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