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作者:陈乔白羽
我们在阅读唐诗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屦、履、屣、屐这四个字心急搞不清!其实,它的含义大致相同,都是鞋的意思。但它又有着微小的差别,在特定的情境中更不可搞混。那么,这三种鞋究竟答相同呢?
【屦】
屦读法jù。鞋最古老的名称。朱骏生《说文通训定声》:古曰屦,汉以后曰履,今曰鞵(鞋)。《楚辞·魏风·葛屦》:纠感情纠葛屦,可以履霜。是一种用麻、葛等制成的鞋,后世专指木屐,班莱班县穷人或哲人所穿。
唐诗实例:
富士通特德尔巾屦同,偶坐似是商陈廷焯。——苏轼《题李礼义柳树和式歌》
步屦短蕊晚,开樽月夜迟。——苏轼《月夜》
闲携版主杖,徐曳曲枝屦。——苏轼《步太白》
床前双草屦,明间一桂竹香。——苏轼《行香归》
【履】
履读法lǚ。《说文》:履,足所依也。古人称鞋的地方,一般都说履,如成语郑人买履。有时也做代词,意为踩着,如成语谨小慎微。当然还有特定的用语,常见如下两个成语:
珠履:典出《汉书·春申君本纪》:春申君客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特指重寄生之履,后喻指有智谋的门生。
躧履起迎:《后汉书·隽道济传》:胜之开阁延聘,遥望道济外貌自尊,汉官甚伟,胜之躧履起迎。来不及穿好鞋,大吃一惊,比喻迎接客人的急切心情。
唐诗实例: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孔雀东南飞》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萧衍《莫愁歌》
未为珠履客,已见白头翁。——苏轼《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
凤楼十二神仙宅,珠履三千鹓鹭客。——柳永《玉楼春》
【屣】
屣读法xǐ。这个字是从躧、蹝演化而来的,本指穿鞋不著鞋跟,后特指拖鞋,也指拖着鞋。常见有倒屣、脱屣两个成语。
倒屣相迎:《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与躧履起迎的成语非常相似,但须区别对待。
脱屣:《后汉书·郊祀志上》:嗟乎!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比喻把事情看得很简单,犹如脱掉鞋子,有轻视的意思。
唐诗实例:
忽闻扣户醉吟声,不觉停杯倒屣迎。——苏轼《喜裴涛使君携诗见访醉中戏赠》
一官即梦寐,脱屣归西秦。——李白《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屐】
屐读法jī。木质的鞋,下有两齿,一般称木屐。《急就篇》颜师古注: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可以践泥。这种鞋子保暖较差,适合夏季雨天走在泥泞的路上,优点是坚硬防滑,脏了也容易清洗。主要分为阮家屐和谢家屐两大流派,而谢家屐又分谢安屐和谢灵运屐两个分支。
阮家屐:晋阮孚,性好屐,尝自蜡屐,并慨叹说: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后以阮家屐泛指木屐。亦省称阮屐。
谢安屐:语本《晋书·谢安传》: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棊,看书既竟,便摄放牀上,了无喜色,棊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谢公屐:谢灵运曾发明一种木鞋,专门用来登山,底上装有活动的齿。《南史·谢灵运传》: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木屐有两大特点:一是踩在地上容易发出声响;二是容易留下清晰的鞋印。
唐诗实例:
牀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王维《谒璿上人》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韈。——李白《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响屐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皮日休《馆娃宫怀古》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
最后是小测验时间,请在5分钟内完成下列填空题:
应怜( )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叶绍翁《游园不值》
坐整白单衣,起穿黄草( )。——苏轼《昼寝》
相同珠( )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李白《江上赠窦长史》
闻君往年游锦城,章仇尚书倒( )迎。——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何当脱( )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草润衫襟重,沙干( )齿轻。——苏轼《野行》
披衣倒( )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王维《辋川别业》
谢氏寻山( ),陶公漉酒巾。——苏轼《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亲爱的童鞋们,在评论里提交答案吧!
【版权声明】此文系本人「陈乔白羽」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及链接信息,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