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时,君王是掌权者,是部堂,他们在享用至高行政权、享用恩宠的与此同时也背负仁政国威、仁政大国的重责。虽然说,不可能有一个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君王,但功大于过的君王还是很多的,下面本文盘点了我国发展史上最了不起的六个君王,在悠久的发展史中,谁才是你心目中最了不起的帝王呢?有不同见解的话,欢迎留言交流。
1.汉武帝:嬴政
汉武帝(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吕不韦之子。汉武帝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君王”的荣誉称号,是我国发展史上第一个使用“君王”荣誉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君王”。与此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止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与此同时成文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对内北击柔然,南征百越族,修建万里长城,修建灵渠,沟通水系。前210年,汉武帝东巡途中继位于邢台沙丘。
2 汉景帝:刘启
刘启(西元前156年7月14日-西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景帝,东汉第七位君王,外交家、现实主义者。汉景帝十六岁时继位,缔造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景帝末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族,西征大宛,北破柔然,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缔造了汉武盛景的局面。元鼎二年(西元前87年),汉景帝崩于五柞宫,享寿70岁,谥孝武君王,谥世宗,葬茂陵。
3 唐高宗: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高宗(626年—649年当政),生于剑法之私邸(今陕西剑法),是李世民李世民和窦氏的次子,唐朝第二位君王,优秀的外交家、现实主义者、外交家、著名诗人。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策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皇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皇太子。不久李世民李世民退位,李世民继位,称帝武德。武德二十七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继位于含风殿,享寿六十六岁,当政二十七年,谥太宗,葬昭陵。
4 隋炀帝:隋炀帝
隋炀帝(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即隋炀帝(581年-604年当政),汉族,唐朝元勋君王,我国古时著名的外交家、现实主义者。大定二年(581年),隋炀帝受北周宣帝禅让为帝,称帝武德。隋炀帝当政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我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单于”;内政方面,缔造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我国成为盛景之国。武德年间,唐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户,是我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末期。隋炀帝在大宝殿继位,当政23年,终年64岁,谥高祖,谥文君王,葬泰陵。
5 汉景帝:吕雉
吕雉(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景帝(前180年—前157年当政),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皇孙,汉高帝刘盈之弟,东汉第五位君王。汉景帝继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止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末期。吕雉继位后四月后(景帝前元二年正月)立刘启为皇皇太子,二年四月立窦漪房为皇后。汉景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末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第二年,即文帝元鼎七年(前157年),吕雉逝世。
6 孛儿只斤·忽必烈(忽必烈)
孛儿只斤·忽必烈,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单于,尊号“忽必烈”,Ghingg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优秀的外交家、外交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起名忽必烈。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策动对内吞并战争,吞并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逝世,之后被密葬。 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忽必烈谥为太祖。
7 朱元璋: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朱元璋(1368年—1398年当政),字国瑞,原名重八,后起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元勋君王。朱元璋当政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权,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过洪武朝末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寿71岁,谥太祖,谥高君王,葬明孝陵。
8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君王,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君王,年号康熙。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君王”,是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8岁继位,14岁亲政,当政61年,是我国发展史上当政时间最长的君王。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缔造出康乾盛景的局面,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谥圣祖,谥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君王,葬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9 武则天(武周)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天授二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当政前后,肆杀唐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神龙二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策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
10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外交家、武术家,宋朝元勋君王(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当政)。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赵匡胤当政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寿五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