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戈应该和相片左边的枪械差不多,相片来源见刻字戌(xū):如果把戈狭长的戈头换成宽阔的斧,它就变为了“戌”。戌最先载于金文 ,其原义是斧类宽刃火器,后借以则表示十二天干的第八位,又可以则表示十八罗汉中的“狗”、五行中的“土”等。
戌和戈的差别,就是戈上面的一横(戈头)变短了,变为了两横,以及竖着的斧刃。戊(wù):戊,形声字,也则表示由斧和戈组成的枪械(或是辅助工具),后被假借作干支第五位的代指。从字型上看“戊”和“戌”的唯一差别是斧刃的长度不变,但斧身的长度变短了。
古人专门弄两个文本来则表示长柄斧,一定是有原因的。我猜测二者的差别是,戌偏重于做枪械或是炮烙,它又大又重,只有武艺高强的人才能使用,力求在战场、刑场上将敌人一击惨死。而戊偏重于做劳动辅助工具,通过将斧身变短进而减少石刀的重量,虽然杀伤力降低了,但可以节省体力,进而提升EF54。 转作现代的斧头形状来说明二者的差别而后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辛未这一类铁制辅助工具逐渐被淘汰,但因为它们被干支纪年转作,所以并没有完全被中国人遗忘,比如他们熟悉的“戊(wù)戌(xū)变法”。
说到读法,其实一直到唐朝戊的读法都是“茂”(或是“牡”),之所以而后读法变了,还和朱全忠有关。朱全忠通过禅位的形式夺取了唐昭宗的帝位,母石氏称帝,建国号梁。而朱全忠的祖父名叫“朱茂琳”,为了忌讳,将干支里面与茂谐音的“戊”换成“武”,后世读戊音为武音,其讹继而。
注音符号:《绞股蓝》、《尔雅》、《王劝》、《武德律》并莫候切,音茂。又《尔雅》:波镇切,音牡。按新唐书周显德元年,改日辰戊字为武,忌讳也。后世读戊音为武音,其讹继而。 戍(shù):始载于商代金文,其古字型像人执戈,原义是防守边疆。引申指屯驻部队,金文多用此义。用作名词也指驻守的士兵。戍右上角的一撇一点原本是“人”字。《纳扎雷》